金融数据解读:不良资产处置加速与地方化债力度加大
AI导读:
最新金融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减少,但11月份存量同比增长。不良资产处置加速和地方化债力度加大,对金融总量数据存在持续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未减弱。
1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达到29.4万亿元,同比减少了4.24万亿元。然而,11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至405.60万亿元,同比增长7.8%,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预期目标基本保持一致。
据分析,11月的金融数据受到不良资产处置和地方债务化解的显著影响。尽管存在这些影响因素,但不良资产处置的加速和地方化债力度的加大并未削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不良资产处置提速,金融体系稳健性有望提升
专家指出,不良贷款核减的加速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健性。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的推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正在加速进行。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不良贷款挂牌转让的未偿本息及项目数均较上年同期显著增加,全国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处置不良资产规模近5000亿元。
市场专家普遍认为,不良贷款处置有助于金融机构化解存量风险,为后续稳健经营奠定基础,促进区域金融稳定,改善金融生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不良贷款核销和打包转让出售等方式虽然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有一定影响,但并不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关系。
地方化债力度增强,银行资产结构有望优化
地方化债力度的加大,使得地方政府可能加速置换债务,对信贷存量产生短期影响。中央已出台一系列化债措施,包括新增6万亿元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额度,并计划连续五年每年安排8000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
目前,财政部已将新增地方债务限额下达各地,部分省份已启动发行工作,全国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金额已基本达到全年计划额度。据调研,融资平台等主体在获得专项债资金后,大部分会在10-20天内归还债务,其中多为贷款,以避免双重付息。预计11月全国完成近2500亿元地方债务置换,12月将有更大规模的债务置换进行。
权威专家表示,地方化债有助于优化银行资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债务压力缓解后更有利于发展实体经济,对于纾解债务链条、畅通经济循环、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效应。对于银行机构而言,贷款减少而政府债券增加,对银行资产的影响整体中性。虽然债务置换可能减少银行利息收入,但地方专项债券的风险权重低于贷款,有助于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和资本消耗。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姜樊
(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