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可转债新规实施满周年,市场规范性显著提升,投资者结构进一步优化,一级市场发行活动显著增强。新规有效遏制了二级市场炒作现象,为投资者提供了更稳定的投资环境。

去年8月1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实施可转债交易细则及自律监管指引(简称“可转债新规”),至今已满周年。新规通过设定涨跌幅限制、强化信息披露及投资者保护等举措,全面重塑了可转债市场生态。

一年间,可转债一级市场发行活动显著增强,二级市场炒作风气得到有效遏制,投资者行为更加理性,市场整体运行趋于规范有序。

市场规范性显著提升

可转债曾因“T+0”交易机制及无涨跌幅限制而成为游资炒作热点。为抑制过度投机,新规引入了涨跌幅限制,并加强了对异常交易行为的监控。据统计,截至7月31日,新券上市首日平均涨幅降至27.36%,较前期下降3.5个百分点;首日平均换手率减少至47.22%,环比下降3.91个百分点。二级市场日均成交额也环比下降35.66%,显示出炒作情绪明显降温,市场运行更加稳健。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指出,新规通过增设涨跌幅限制、强化交易监管等措施,使可转债市场更加有序,为投资者创造了更稳定的投资环境。

同时,可转债定价也逐渐回归理性。中证鹏元工商评级部资深分析师徐宁怡表示,转股溢价率显著下降,平均转股溢价率由249.42%降至211.81%,最大转股溢价率由649.20%降至340.33%,表明新规有效促使可转债定价回归合理水平。

投资者结构优化

可转债新规还进一步加强了投资者保护,优化了信披制度及赎回、回售实施期限。在新规实施前,监管部门已提高可转债市场准入门槛。随着炒作风气降温,可转债投资者结构进一步优化。

陈雳表示,投资门槛提高及监管加强导致市场波动性降低,部分短期投机者退出市场,长期和价值投资者增多,投资者结构得到优化。截至7月31日,可转债网上有效申购户数平均环比下降7.43%,反映出准入门槛的有效控制。

徐宁怡指出,虽然准入门槛的限制未对个人投资者持有结构造成明显影响,但个人投资者参与度呈下降趋势,交易者结构性的变化有助于减少不理性炒作。

一级市场发行活跃

随着市场规范性提升及发行条件优化,可转债一级市场发行活动显著增强。截至7月31日,一年来共有147只可转债上市,环比增长25.64%;募资总额达1759.69亿元,尽管同比下降30.42%,但数量增长明显。

陈雳认为,市场规范性提升吸引了更多公司发行可转债。徐宁怡则指出,上市公司基于产能扩张需求发行可转债的热情不减,同时监管鼓励产业类主体多渠道融资,推动了可转债发行数量的增长。

对于募资金额下降的现象,徐宁怡分析称,大额转债(主要是银行)发行降温,以及全面注册制实施后,可转债发行条件优化,中小民营上市企业发行可转债增多,监管引导制造及科技类实体企业市场化融资信号明显。据统计,147只可转债中,仅2只为银行发行,募资金额环比下降显著;而民企发行的可转债占比高达85%。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政策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可转债因其转股灵活性及大股东优先配售等优势,受到成长类小市值公司的青睐。这些公司纷纷选择发行可转债进行再融资,导致可转债发行数量增加,但每只转债规模较小,因此募资金额总体下降。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