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央行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收紧非标定义,资管机构面临更大整改压力,非标转“非非标”模式被封堵,业务需求或将在资管机构间进一步回暖。

在规避非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额度管制方面,过去那些“文字游戏”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简称非标新政),进一步收紧了非标的定义范围。此举被视为资管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重要配套措施。新政通过穷举方式,将非标的范围严格限定在国债、央票、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标准化产品内,而以往被视为“非非标”的资产,如银行理财直接工具、银登中心、北金所等挂牌的投资计划,均被明确认定为“非标”。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新政将使资管产品所面临的35%非标额度整改压力增大。非标转“非非标”的路径被彻底封堵后,定制发债、公募委外等业务需求或将在资管机构间迎来新的增长。新政的出台,标志着“非非标”时代的终结。

新政的收紧力度之大,超乎市场预期。不仅诸多“非非标”资产被明确认定为非标,就连曾被银监会官方认可不属于非标的“在银登中心完成转让和集中登记的资产”,也被重新界定为非标。最终,仅“存款”、“债券逆回购”和“同业借款”三项资产得以豁免认定为非标。

据中金公司估算,“非非标”规模约为2-3万亿元。随着其标准化资产合法性的丧失,部分资管机构的非标转“非非标”业务将受到冲击。一位北京中小券商资管人士表示,他们近年来主要的业务之一就是帮助银行进行银登ABS业务,一旦“非非标”认定取消,该业务的需求和价值将大幅下降。

然而,中金固收团队认为,尽管“非非标”范围的重新划定会对资管机构的业务产生一定影响,但理财投资非标的整体规模在压降,因此边际影响并不大。短期内不会导致理财机构面临明显的超标风险。

此外,非标新政还为标准化资产的“认可平台”预留了空间。不满足标准化资产要求的资产,如果符合资管新规的五项要求,可由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向央行提交申请。然而,目前国务院批文下设立的非商品及期货类金融市场仅有银行间市场、上交所、深交所和新三板。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新三板能够围绕固收产品开发交易板块,或有望形成一个新的标准化资产池。但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新三板“兼职做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考虑到资管机构的适应能力,非标新政提供了过渡期安排。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新政实施前持有的存量“非非标”,可豁免资管新规针对非标资产的监管要求。然而,不少资管机构已开始积极应对新政带来的挑战。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非标转“非非标”路径的封堵,资管机构或将进一步探索非标转标的模式。

这一趋势或将推动银行及资管机构将非标资产转化为债券或场内ABS等产品类型。一位华东券商资管人士表示,尽管过去已有部分非标融资需求转化为债券,但规模相对较小。然而,在非非标之路被堵后,债券和ABS有望成为非标需求转换的新方向。此外,公募委外等业务需求也可能因此进一步抬升,因为“固定收益类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被视为被认可的标准化资产。

有资管人士指出,非标与标不仅是一个定义问题,更关乎资产的实质风险承受和流动性状况。如果将非标的融资需求转化为流动性较差的私募债,那么“非标转标”的象征意义可能大于实际意义。但也有观点认为,公募委外等方式可能成为资管机构追求超额收益的新途径,从而推动债基等标准化资产市场的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