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与企业行为。文章从提质增效角度提出调整标准、加大抽检力度、处理顾客投诉和加强企业管控等建议,旨在重塑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形象。

  周家兵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着重强调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并规范地方政府与企业行为。此议题并非首次提出,早在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初步提及“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从“防止”到“综合整治”的措辞变化,预示着后续将有一系列具体措施出台。

  市场经济鼓励竞争,旨在实现资源分配效率的最大化,并推动技术进步,提升消费者福利。然而,健康的市场经济不容忍不正当竞争。当前,“内卷式”竞争已成为新的关注点,其表现为停滞性竞争,即无效竞争,导致所有参与者(企业)均陷入无意义的努力状态。这种竞争模式已渗透到我国社会的多个领域,负面影响日益显著。

  电商平台“仅退款”政策、新能源车企对供应链的降价要求等,都是“内卷式”竞争的具体体现。例如,某车企不断试探价格底线,导致市场参与者损失惨重,最终可能无赢家。对消费者而言,“内卷式”竞争同样不利,低价往往伴随着产品质量和服务的下降,损害消费者整体利益。

  为有效整治“内卷式”竞争,笔者建议从“提质增效”入手。首先,应尽快调整和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中国在中高端产品上的制造能力强大,出口产品质量有保证,但国内销售产品却常受诟病。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标准与出口标准存在差异。因此,建议统一国内外标准,让国人也能享受高品质产品。

  其次,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对市场上流动产品的抽检力度,增加抽检频次,对多次不合格的产品进行下架处理,并依法查处不履行义务的企业。同时,应支持鼓励实实在在做合格产品的企业,合理回报真心做好产品的企业。对于生产制造伪劣产品、仿冒产品的企业,应依法严惩,倒逼其要么按章做事,要么退出市场。只有良币驱逐劣币,市场才能健康发展,企业才能稳健持续。

  再者,应加强对顾客投诉的处理速度和力度。建议职能部门联合消协、各平台客服部门,对投诉产品和企业进行快速调查。对于偶发性问题,可从轻处理;对于多次且恶劣的企业,应依法追溯责任,强制整改或关停。要让真正踏实做好产品的企业脱颖而出,尤其是优秀的民营企业,应让它们获得必要的利润,从而积极扛起中国制造的品质大旗。

  此外,企业也应加强生产过程管控,完善自我发展战略。相信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制造实力,只要有明确标准、严格检验制度、政策正向引导以及市场检验的倒逼规范,中国企业必将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中国实体企业不怕“严细实”的管控,反而怕“假大空”的和稀泥行为,尤其怕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正当竞争和“内卷式”竞争。面对公平竞争,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信心满满。

  为维护市场秩序与健康生态,相关职能部门应依法严厉打击粗制滥造的经营行为,通过加大处罚力度震慑企图偷工减料的企业。国家层面应统筹政策引导与严格处罚相结合,形成闭合圈,重塑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形象。政策引导发挥拉动效应,严格处罚发挥推动效应,多管齐下,必收良效。同时,应避免仅依赖政策引导或简单处罚的单一手段,以免滋生懒政和权力寻租空间。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