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聚焦零售商业设施改造提升和创新转型,通过多方面举措推动零售业高质量发展,释放出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积极信号。

近日,商务部联合其他6部门共同发布了《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简称《方案》),该方案主要聚焦于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以及社区商业中心等零售商业设施的全面改造升级与创新转型。通过一系列举措,如场景化改造、品质化供给、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创新以及供应链优化,力求推动零售业的高质量发展。(12月16日新华社报道)

零售业作为洞察消费活力与潜力的关键窗口,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以超市和百货店为例,它们不仅能够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还能吸引大量人流。据统计,2023年我国商品零售额达到了41.9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0%,并提供了约6000万个就业岗位,占全国就业人数的8%。显然,零售业在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以及保障民生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面对我国零售业市场规模庞大、经营主体众多的现状,发展不平衡、优质供给不足以及“内卷式”竞争等问题日益凸显,亟需进行优化调整。《方案》为此明确了五大主要任务,并计划通过每年选定一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对存量零售商业设施进行改造,积极推动零售业创新提升和高质量发展。这一举措旨在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健全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并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在推动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内在品质的提升,也要关注外在场景的创新。具体而言,就是要修炼内功,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同时,创新场景,丰富零售业态。《方案》鼓励推广国货“潮品”,发展首发经济,并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售前售后服务。此外,各地还应强化资源要素供给,助力零售业内提品质、外丰业态。例如,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推动零售场景更新;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支持首店、首展、首秀落地等。

线上线下融合也是推动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云逛街、云购物、云体验”已成为可能。而实体店则能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体验。因此,各地应推动实体零售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零售效率。同时,探索建立全国或区域性的零售商业设施项目信息对接平台,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如“平台下单+就近配送”和“门店下单+即时配送”,以及“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模式,让消费更加便捷,服务更加贴心。

零售无定式,创新无止境。聚焦零售商业设施的改造提升,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并强化支持政策,必将推动零售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进而激发出更加强劲的消费动能。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图片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