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保房”视频频现社交平台,律师提醒:警惕误导与风险
AI导读:
近期,社交平台涌现大量打着“断供保房”旗号的视频,博主自称有“迷之操作”既能保住房子还能赚取利润。南都、N视频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视频背后隐藏着通过销售保房课程、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盈利的产业链,律师提醒民众警惕误导与风险。
编者按:近期,监管部门关注到一系列涉及盗墓、非法鉴定等违法违规内容的短视频和直播。同时,网络上频频曝光以“测评”之名扰乱公共秩序、“网红医生”伪科普卖药等乱象。南都、N视频推出“病态流量”系列调查,旨在揭露极端蹭流量背后的产业链,并提出治理建议,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近期,社交平台涌现大量打着“断供保房”旗号的视频,博主自称有“迷之操作”,既能保住房子还能赚取利润。这些视频通过夸大其词的描述,误导民众,甚至有人因此面临法律责任。南都、N视频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视频背后隐藏着通过销售保房课程、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盈利的产业链。
视频中,博主们以故弄玄虚的口吻讲述各种“保房攻略”,如将房子租给亲戚并签订长期租约、利用离婚或未成年人提出异议等方式阻止法拍。这些说辞在多个视频中重复出现,甚至打出“骚操作”“迷之操作”等标题引流,点赞数过万。
记者注意到,发布视频的博主自称是房产中介、法务咨询公司员工或律师等,评论区有网友留言咨询逾期保房等问题。然而,业内人士对这些视频表示不满,认为其不道德甚至违法。律师指出,这些视频故意引导受众走向对抗法律和执行的边缘,误导民众。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公司承诺可以“保证”房产5年内不被拍卖。他们询问个人情况,包括所在行业、负债、收入、资产等,并要求提供个人征信信息、房贷还款流水等。这些公司声称可以提供保房方案,并设置“防火墙”,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有博主通过视频引流后,推销保房课程或收取咨询费和服务费。课程涵盖诉前、诉中、诉后的保房方案,咨询费用高达数千元。此外,还有团队根据房贷逾期前后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律师提醒,这些所谓的保房方法大多拆东墙补西墙,债务依然存在,且容易给当事人带来误导和更多成本。银行客服也建议市民不要轻信网上断供保房的视频,应咨询官方渠道或当地个贷部门。
案例显示,曾有人利用虚假租赁对抗法院执行被识破。法院对于妨碍执行的行为可以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律师指出,利用“买卖不破租赁”规则阻碍拍卖和执行,法院会综合考量租赁关系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