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跨国公司资金池政策持续优化,提升企业跨境运营自由度
AI导读:
近年来,广东国家外汇管理局稳妥有序推动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跨国公司资金池政策持续优化,提升企业跨境融资灵活度和资金运营自由度,降低汇兑成本。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庞成广州报道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了解到,近年来,该分局在推动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不断探索并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模式。自2019年起,跨国公司资金池政策持续优化,业务模式不断升级,现已构建了一个包含本外币并行、高低版本搭配的全方位政策框架。
截至2024年11月末,广东省(不含深圳)已有101家主办企业参与了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池试点业务,这些企业集中管理了外债和境外放款额度,分别达到2380.74亿美元和609.42亿美元,惠及了境内外1194家成员企业。
自2021年3月起,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北京、深圳、上海、广东等8个地区分两批启动了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即“高版本资金池”)。在广东省分局的辖区内,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大型企业成功获批参与试点。
高版本资金池不仅提升了企业跨境融资的灵活性,还试点推行了境外集中收付业务,进一步简化了大型跨国公司内部资金的结汇、划转和使用流程。同时,跨国公司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意愿购汇,从而更加灵活地管理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
202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广东等三地率先推出了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试点(即“低版本资金池”),对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进行了优化升级。这一试点政策简化了现有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的相关要求,惠及更多企业,并允许跨国公司根据宏观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归集比例,从而增加了企业跨境资金运营的自由度。此外,该政策还支持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并简化了备案流程及资金使用相关材料的审核。
那么,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池政策究竟为跨国公司带来了哪些实惠呢?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该政策进一步简化了跨国公司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的结汇、划转和使用流程,降低了集团内部资金调配的成本。另一方面,该政策赋予了跨国公司更大的自主权,使其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更加灵活地管理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
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的大力支持下,海大集团于2022年8月获批成为广州地区首家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的试点企业。该集团的财务负责人表示:“新政策简化了企业内部审批和资金多重划拨等繁琐步骤。更重要的是,由于操作便捷、效率高,企业能够对外币业务及时进行锁汇,从而精准控制每笔业务的综合成本。这使得集团能够更加放心地开展跨境资金业务。”
除了便利化措施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跨境额度的杠杆率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提升了跨境资金运营的自由度。此外,该政策还支持多币种业务和多合作行参与,使得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上述负责人还表示:“近年来,海大集团在印尼的业务和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去年四季度,为了补充当地资金流动性管理需求,集团通过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渠道,成功实现了境内首笔印尼卢比直接对外放款业务。这笔业务的综合成本比当地直接融资成本低约150个基点,切实降低了融资成本。”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