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子公司增资扩股热,国资背景投资机构成主要投资人
AI导读:
近期,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纷纷开展增资扩股,引入国资背景投资机构。业内人士指出,受分拆上市政策收紧影响,这是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方式。同时,投资机构需综合评估多方面因素,关注投资标的的资金实力和回购能力。
近期,A股市场掀起了一股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增资扩股的热潮,众多企业纷纷通过此方式寻求更多资金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仅11月以来,就有超过1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子公司增资并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相关公告,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医药生物、基础化工等关键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中,不乏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业内人士指出,受当前分拆上市政策收紧的影响,上市公司分拆上市面临较大阻力,因此,通过子公司增资扩股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国资投资机构则更倾向于投资硬科技企业旗下的新业务或核心业务,以确保资金安全和未来的高溢价回报。
以天马科技为例,该公司近日发布了关于子公司广东福马饲料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并引入新股东的公告。农业基金拟以2亿元向广东福马增资,成为其新股东。这只是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增资并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相关公告。
其中,中国软件控股子公司麒麟软件的增资计划备受市场关注。该公司拟增资扩股募集资金不超过30亿元,其中,中国软件以非公开协议方式参与本次增资,认购金额不超过20亿元。这些增资的资金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日常经营活动等,以助力子公司业务发展或加强技术整合。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上述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中,大部分是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这些国资投资机构多为当地地方国资,但也有部分公司引入了外地国资投资机构。国资入股的这些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多为硬科技企业的新业务或核心业务,符合国家战略支持的方向。
然而,入股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并非没有风险。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分拆上市政策仍不明朗,外部投资者尤其是国资在投资入股时需要综合评估多方面因素,包括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公司经营风险、退出机制风险等。同时,投资机构还需要关注投资标的的资金实力和回购能力。
对于投资机构的退出方式,业内人士认为,投资机构的退出不局限在A股市场,还可以考虑境外上市、并购重组、S基金等途径实现股权退出。在战略投资之前,与上市公司约定相关的退出条件和退出方式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