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国内政策激励和ESG投资增长,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数量创新高,但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2024年监管层完善ESG信息披露政策体系,上市公司面临如何精准应对的挑战。本文探讨了ESG信息披露的现状、政策影响及企业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国内政策的积极激励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的显著增长,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数量持续攀升,不断刷新记录。然而,与国际水平相比,在各项议题的透明度上,国内仍存在较大差距。2024年,随着监管层对ESG信息披露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的ESG挑战已从是否参与信息披露,转变为如何高效、准确地完成信息披露。

ESG信息披露率逐年攀升,上市公司对ESG实践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回应ESG议题。但此前由于国内ESG信息披露框架和内容的缺乏统一标准,上市公司的ESG报告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关键议题存在空白。截至2024年11月末,已有2227家A股公司单独发布了2023年度ESG相关报告,披露率达到41.7%,创历史新高。其中,上证180指数、深证100指数、科创5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重要成份股的披露率均超过90%。

然而,尽管ESG信息披露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质量仍有待提升。完善的ESG治理架构是ESG实践的重要基础,但大部分上市公司尚未建立ESG治理架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披露的ESG报告中,仅有不足五成的公司设立了ESG管理专项工作组。同时,已披露报告的公司对重要议题的识别也存在较大改善空间,仅有约三分之二的公司开展了实质性议题识别,约四分之三的公司与利益相关方进行了沟通。

在气候风险的披露内容和质量方面,上市公司也存在较多不足。2023年ESG报告中,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公司对气候风险进行了讨论。相比之下,香港早在2021年就要求相关行业上市公司自2025年开始强制披露TCFD报告。

为了提升ESG信息披露的质量和规范性,2024年以来,市场期待已久的ESG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完善。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征求意见稿)》和《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上市公司开展ESG信息披露提供了标准依据。同时,明确了ESG信息披露的范围和框架,要求特定企业从2026年开始强制披露ESG报告。

银河证券ESG首席分析师马宗明认为,这些政策不仅列出了披露要求,还特别细致地提供了操作步骤和示例说明,回答了市场反映较多的重点难点披露问题。同时,政策也充分考虑到各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的差异,允许披露主体结合所处行业特点、行业发展阶段、自身商业模式等情况灵活调整执行。

多位专家也表示,这些政策的发布将极大推动上市公司开展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工作,促进提升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信息供给的数量与质量,从而帮助投资者更全面地进行分析研究,践行可持续投资,进一步推动企业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专家也建议上市公司在应对ESG信息披露时,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适度披露,确保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随着ESG信息披露体系的逐步完善,上市公司如何精准应对ESG信息披露的挑战成为关键。多位专家建议,上市公司应建立并完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将ESG指标融入日常运营和决策流程,加强ESG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建立内外部审计机制,确保所披露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规范性。同时,公司也应接轨国际标准,提升合规性,积极参与生态建设,避免闭门造车。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