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新方案发布
AI导读:
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发展目标,包括“百城”试点取得扎实成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等,旨在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
中小企业作为推动创新、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关键力量,其数字化转型备受关注。12月13日,工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及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
早在2020年,工信部曾发布相关方案,提出通过数字化服务商集聚,推广适合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显著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质量和速度。
本次《方案》明确了到2027年的发展蓝图,包括在“百城”试点中取得显著成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面完成数字化改造,形成一批数字化水平较高的转型标杆;试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全国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中小企业上云率超过40%等。
《方案》强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关键路径。为此,《方案》提出了七项重点任务,包括深入实施“百城”试点,分类梯次开展数字化改造,推进链群融通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赋能,深度激活中小企业数据要素价值,提升数字化转型供给质效,以及提高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力等。
在“百城”试点方面,《方案》提出,将分批支持约100个城市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推动4万家以上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其中1万家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将在基础较好的工业大县推广试点城市的经验和成果,依托县域优势产业推动新技术应用,打造一批数字化标杆。
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方案》提出了针对性的数字化改造措施,如面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系统化集成改造,面向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实施重点场景深度改造,以及面向小微企业推广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等。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数字化转型能提质降本增效,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并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他建议企业家在综合考虑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和成本投入后,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决策。
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赋能方面,《方案》提出了发布应用指引、加强应用推广和强化应用基础等三方面内容,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升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为此,《方案》鼓励建设公共数据集、行业数据集,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数据,并建设一批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垂直行业大模型。
盘和林认为,当前政策面的智能化主要是自动化,能显著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他强调,产业转型应以引导为主,企业在考虑数字化转型时,应充分评估投入和产出。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