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数字交通大会在北京举行,聚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探讨交通科技与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挑战,旨在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12月12日,备受瞩目的2024数字交通大会在北京盛大举行。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刘鹏飞在会上发表致辞,他强调,推动交通科技自立自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与数据互联互通以及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是当前聚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的关键,旨在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健在主旨报告中指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数据驱动,可以实现设施管理、运输服务效率、治理能力等全链条的协同,从而大幅提升整体运行效率。跨行业的协同更是潜力巨大,交通数据作为纽带,与物流、能源、商业等领域的数据融合,将催生出智慧物流、共享出行等一系列创新模式。

李健作主旨报告,每经记者张蕊摄

然而,李健也坦言,当前交通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不同部门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困难,信息利用率低下,影响了业务协同和决策效率。传统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同样突出,决策过度依赖经验,难以快速响应复杂场景;监管覆盖不足,存在效率与准确性的问题。此外,治理与服务也存在不足,监管模式多为事后处置,服务手段缺乏个性化和动态优化。

在大会期间,针对支撑智能交通、智能停车、城市管理等需求,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还需进行哪些改造的问题,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赵建东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他提到,未来交通的研究项目正在深入进行,可以设想一个场景:如果未来都是自动驾驶车辆,个人不再拥有车辆,而是搭乘自动驾驶车辆出行,那么城市应该如何规划停车场?在混合交通出行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城市基础设施满足这种需求?赵建东指出,当前的城市基础设施仅安装了部分设备,感知能力有限,并未形成系统化。智能交通涉及路端、车端以及第三方的数据融合,通过多元数据的融合感知,可以避免大量设备的重复性建设。这需要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多部门的协同合作,理顺机制,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感知效果。

据悉,本次大会由中国交通报社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合主办,汇聚了众多行业精英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数字交通的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