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1月金融数据稳健增长,企业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创历史新低。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旨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企稳回升。

12月13日,记者从央行获悉,11月金融数据表现稳健,金融总量数据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新发放的企业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再度刷新历史新低。

据央行透露,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积极信号,我国货币政策基调已从“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旨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预计随着经济逐步回升,市场有效融资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核心数据概览:

——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3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7.1%;

——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7.1万亿元;

——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24万亿元;

——11月,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45%,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利率则为3.08%。

金融总量稳健增长,信贷需求蓄势待发

从金融总量来看,11月贷款及社融规模均保持合理增长,M2同比增速保持平稳,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跌幅连续两个月收窄。尽管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主要受不良资产处置加速及地方债务化解力度加大影响,但金融数据整体依然平稳,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减。

一方面,不良贷款处置加速,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不良贷款挂牌转让规模显著增加,11月全国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处置不良资产规模近5000亿元。另一方面,地方债务置换提速,财政部已下达新增地方债务限额,部分省份已启动发行工作,预计11月完成近2500亿元地方债务置换。

权威人士指出,尽管短期内这两大因素对金融总量数据增长造成扰动,但长远来看,将有助于金融机构化解风险,优化资产结构,地方政府也将得以轻装上阵,发展实体经济。

展望未来,有效信贷需求将逐步释放,随着政策信号的进一步释放,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利因素增多,市场融资需求将进一步改善,金融资源将更多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信贷结构优化,个人住房贷款回升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更多信贷资源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11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8%,“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3%,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在房地产金融新政策推动下,个人住房贷款有所企稳。随着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的落地,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现象减少。10月,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量超过4000亿元,提前还款金额占比明显低于政策出台前。

贷款利率方面,11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45%,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08%,均处于历史低位。

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护航经济回升

在金融护航下,我国宏观经济指标呈现边际向好趋势。10月生产、消费数据有所改善,11月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及高频数据总体延续好转势头。

关于明年货币政策取向,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将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标志着自2011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的转变。权威人士认为,这一调整旨在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大的支持力度,在当前经济回升向好仍面临内外部不确定性、物价持续低位运行的情况下,显得尤为必要。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央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范资金空转,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和银行稳健经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展望未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与总体宏观调控思路转变保持一致,更多支持促消费、惠民生。宏观调控思路正逐步从过去的更多关注投资,向投资与消费并重并更加注重消费转变,旨在破解制约经济中长期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能。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