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经济学者盘和林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指出明年政策基调更加积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将成为重点任务,同时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12月13日,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指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下称“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明年中国的政策基调将更为积极,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双管齐下,有望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活力与增量。

红星资本局观察到,“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已被明确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盘和林进一步阐述道,这一表述预示着两大趋势:首先,中国将在明年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通过政策激励激发创新活力,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其次,中国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鼓励企业与政府科研机构、高校等开展深度合作,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提升生产力和生产率的实际应用,以增强中国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会议还着重强调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旨在培育未来产业,并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自2023年9月“新质生产力”概念首次提出以来,中央已在多个重要会议中反复提及该词。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12月政治局会议分析2025年经济工作时,再次强调了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这充分体现了政策层面对提升我国科技实力的高度重视。

中信证券还预测,明年政策将注重以高质量供给创造需求,统筹好增量优化与存量盘活的关系,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同时,政策将以实现自主可控为关键,构建安全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重要战略思路,而“人工智能+”行动则将成为推动这一战略落地的重要模板,通过人工智能对各产业的赋能和改造,充分利用中国经济产业纵深、需求厚度的优势,实现产业与技术的双向促进。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杨畅则指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指向性十分明确,特别是在部分产能利用率偏低的行业中,存在供给侧调整的空间。以水泥行业为例,行业整体已进入存量甚至减量状态,2024年行业自发加大错峰生产力度,通过置换等方式对超产部分进行约束出清;预计2025年,行业错峰减产意识将进一步增强,面对存量甚至减量的行业背景,企业间的整合有望开启新篇章。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