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11月金融数据,显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未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旨在提振市场信心,激发经济活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12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11月金融数据受到不良资产处置提速及地方债务处理力度加强的影响,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并未减弱,依然保持强劲。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旨在提振投资者信心,增强消费意愿,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数据概览

截至2024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3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7.1%;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内增加17.1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4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5.6万亿元,同比增长7.8%。

多因素交织影响11月数据

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7.8%,M2余额同比增长7.1%,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7%。尽管当月金融数据受到不良资产处置及地方债务处理的影响,但仍保持稳定。据市场机构估算,11月全国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规模接近5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不良贷款核销是银行内部账务处理,不直接影响企业与银行间的借贷关系及实体经济运营。部分不良贷款通过打包出售实现出表,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有所影响,但不影响实体经济融资。

长远来看,不良贷款处置有助于金融机构化解风险,为后续稳健经营奠定基础,促进区域金融稳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同时,地方债务置换加速,短期可能通过影响信贷增速进而影响新增信贷规模。预计11月全国完成近2500亿元地方债务置换,12月置换规模将更大。

地方政府和银行机构方面,债务压力缓解有利于地方政府集中力量发展实体经济,对纾解债务链条、畅通经济循环等具有积极作用。对银行而言,贷款减少、政府债券增加对资产影响中性,债务置换虽减少利息收入,但降低信用风险和资本消耗。

信贷结构优化助力经济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信贷结构持续优化。11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8%,“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3%,均高于同期贷款增速。

以安徽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例,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个人贷款方面,随着房地产市场政策逐步见效,个人房贷企稳回升,10月房贷发放量超4000亿元,提前还款现象减少。

房地产市场呈现积极变化,交易边际改善,11月30日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近一年半以来首次转正,与金融数据改善相互印证。

业内专家预计,随着政策密集出台与有效实施,市场有效信贷需求将逐步释放,金融资源将更多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振信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明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此举具有极强的信号意义,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消费意愿,推动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邹澜指出,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是逆周期调节的体现,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应对能力和空间。人民银行将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当前宏观调控思路正在优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提升金融服务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适配性和精准性。

市场专家认为,未来需从供需两端改善经济基本面,注重扩大有效投资,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同时,需防范高杠杆人群过度金融问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确保居民消费无后顾之忧,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图片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