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1月信贷社融数据显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呈现边际好转趋势,住户贷款增速回升,尤其是个人房贷企稳回升。地方政府加快债务置换和不良资产核减,对信贷存量产生影响。未来有效信贷需求将逐步释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未减弱。

中国人民银行12月13日发布的11月信贷社融数据显示,在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推动下,11月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呈现边际好转趋势。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速回升,尤其是个人房贷企稳回升,当月住户中长期贷款新增近3000亿元,环比增长显著。

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7.1%,较上月微降0.4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7.7%,较上月微降0.3个百分点。尽管部分短期因素影响贷款增速,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未减弱。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继续下行,11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处于历史低位。

近期地方政府加快债务置换,对信贷存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单月新增信贷规模。中央出台化债组合拳,新增6万亿元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额度,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市场机构调研显示,融资平台等主体拿到专项债资金后,大部分会在10—20天左右归还贷款,预计11月全国完成近2500亿元地方债务置换,12月债务置换规模将更大。

业内专家表示,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缓释后,更有利于发展实体经济,对纾解债务链条、畅通经济循环、防范化解风险具有多重积极效应。对于银行机构,贷款减少转为政府债券增加,整体影响中性。债务置换降低银行信用风险和资本消耗。

同时,不良资产核减加快也影响信贷存量。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有序推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加速。三季度以来,挂牌转让的不良贷款未偿本息及项目数均较上年同期显著增加。市场机构测算,11月全国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处置不良资产规模近5000亿元。

从长远看,不良贷款处置有助于金融机构化解存量风险隐患,为后续稳健经营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区域金融稳定,改善地方金融生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此外,11月住户中长期贷款明显改善,个人房贷企稳回升,与房地产市场交易边际改善相互印证,体现房地产市场和居民信心进一步恢复。

随着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个人房贷提前还款现象明显减少,住房贷款增速回升。未来,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密集出台与有效实施,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回升,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利因素不断累积增多,市场有效融资需求将进一步改善。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