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解读会议精神,指出未来多个领域产业体系将迎来能级提升,强调人工智能与传感器技术的重要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明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会议着重强调了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性,要求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并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大规模应用示范。

  在此背景下,第一财经记者有幸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褚院士深入解读了会议精神,指出中央对创新技术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结合提出了更高要求,预示着我国将加大对未来产业发展前景新技术的探索力度。

  褚君浩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能源、交通、工业制造、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的产业体系都将迎来能级的显著提升和重构。他以人形机器人为例,指出其大规模应用将成为未来工业制造的重要趋势,同时也是人工智能与新场景结合的典型代表。

  在谈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时,褚君浩强调,除了提升算力和算法水平外,还应高度重视传感器等硬件的研发能力。他指出,人工智能要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既需要科学研究来发展底层技术,也需要依赖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来收集更多有效信息,实现实时感知和动态获取信息。

  褚君浩进一步表示,过去人们往往认为基础研究距离产业应用较远,但随着物质科学的飞速发展,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与技术发展、技术与产业的关联日益紧密。因此,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必须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才能做到超前布局。

  他强调,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需要开辟创新技术,提出包容性、创新性的研究思路,勇于开拓无人区,构建起符合时代产业发展需要的产业体系,并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为目标。

  在褚君浩看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但在重要科技产品关键零部件及基础材料的研发能力上相对薄弱。因此,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需要补齐短板。

  他最后指出,技术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在于掌握科学规律。只有深入研究技术背后的基础规律,以集成技术的优势来牵引核心技术的发展,才能摆脱技术瓶颈,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最终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