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强调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并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会议删去了去年提及的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表述,2万亿再融资专项债券助力地方化债,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深入剖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并对2025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特别强调了支持经济大省发挥关键作用,并鼓励其他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会议在提及“经济大省挑大梁”时,未再提及地方债务风险化解,这反映了地方政府债务短期流动性风险已得到明显缓解。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指出,前期的化债政策有效提升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能力和积极性,当前地方财政不再成为经济的制约因素。

此外,今年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2万亿再融资专项债券已全部披露,并分配给了全国33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债券总额为2万亿元,旨在进一步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稳定地方财政体系,还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财政灵活性。

在债务置换额度的分配上,隐债余额较大的地区会获得更多的额度。例如,江苏省今年拟发行2511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置换存量隐债,位居各地区之首。这一分配策略旨在平衡各地区的债务压力,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截至目前,各地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券披露情况已公布,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惠誉评级亚太区国际公共融资评级高级董事孙浩表示,拥有较大比例未偿隐性债务的城投企业将在化债中获得更大的去杠杆空间。

财政部长蓝佛安透露,截至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余额已大幅减少,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标普信评工商企业评级部总监王雷指出,本轮再融资专项债的发行额度分配主要参考各省隐性债务余额,规模较大的省份如江苏、湖南、山东等获得了更多的额度。未来,新增专项债额度可能向资金使用效率更高的东部沿海区域倾斜。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认为,财政部安排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存量隐债,再加上未来五年每年8000亿元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将对存量隐性债务形成较高的覆盖度。这将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并推动城投平台的市场化转型。

孙浩还表示,财政部公布的10万亿元地方债务化解方案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支持化债举措。通过专项债债务置换,地方政府将能够用更少的自身财政收入来偿还隐性债务,从而为地方政府的必要和发展支出提供更多的财政灵活性。

今年的中央工作会议还提到,要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王雷认为,这一举措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促进债务的化解。冯琳则表示,增加地方自主财力的核心是扩大地方财权,这将有助于加快地方化债进度,确保化债任务的完成。孙浩认为,财税体制改革将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激励和工具,以提高自身财政收入能力并增强支出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