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深圳跨境金融改革取得显著成果,跨境收支总额跃居全国第三。多项跨境金融改革、试点业务数据公布,跨境理财通试点优化升级,企业汇率避险意识增强。

今日,记者从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获悉,2024年1月至10月,深圳跨境收支总额跃居全国第三,其中人民币连续五年蝉联深港间跨境结算货币之首。此外,深圳在跨境金融改革与试点业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公布了最新数据。

自2024年2月起,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下,深圳启动了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据深圳人行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已有超过1400家企业参与试点,业务规模突破900亿美元大关。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企业外债新增登记金额和实际流入资金分别实现了2.6倍和3.1倍的增长,成为吸引和利用长期外资的又一“便利化”通道。

在优化境外来华人员外汇服务方面,深圳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1月至11月,微信支付“外卡内绑”在深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分别同比增长了1.4倍和1.8倍,用户覆盖200余个国家。同时,深圳兑换特许机构经营网点增至35个,实现了全市口岸、机场、码头等入境“第一站”兑换特许业务的全覆盖。此外,深圳还通过增设外币代兑点、自助兑换机具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四星级以上酒店的外币兑换环境。

为破解非企业科研机构境外汇入科研资金无法可依的难题,深圳于2023年9月启动了河套“科汇通”试点,允许境外科研开办资金直接汇入区内外资非企业科研机构。这一举措为科研资金跨境调拨提供了“绿色通道”。2024年10月,河套“科汇通”试点成功扩展至深圳市全市,并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6个地区推广。

深圳还在全国范围内牵头启动了民生银行外汇展业改革工作,推动商业银行外汇业务流程再造。目前,该展业框架已扩展至全国27家分行,业务规模在民生银行外汇业务总量中占比超过7成。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宁波银行深圳分行、花旗银行深圳分行和汇丰银行深圳分行等金融机构的外汇展业改革运行工作也在有序开展中。据统计,2024年深圳5家展业运行银行累计为710户优质客户凭指令办理外汇业务9778笔,折合35.9亿美元。银行反馈显示,优质企业业务办理时间从2天缩短至20分钟。

在跨境理财方面,深圳“跨境理财通”试点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2024年11月末,深圳25家试点银行累计开立“跨境理财通”账户6.4万个,跨境收付金额合计达到427.4亿元。此外,深圳还在积极推动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扩面增效。截至11月末,深圳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企业已达52家,惠及境内外成员企业超1700家。试点已累计为深圳企业增加财务收入、节约税务成本超1亿元人民币。

在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跨境理财通”试点从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根据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发布的《大湾区跨境理财调研报告(2024)》,当前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呈现了八大发展趋势。其中包括高净值人士参与率尚不高但增长潜力大、门槛持续降低且额度持续提高等。

此外,2024年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深圳科创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主体进一步扩大至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可在1000万美元内自主借入外债。截至11月末,深圳已有31家科技企业参与试点,涉及电子机械制造、软件与信息技术等多个行业领域。

在跨境金融服务中,企业汇率避险管理也极为重要。据深圳人行披露,2024年1月至11月,深圳外贸企业利用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规模达到1400余亿美元,外汇套保比率达到31.6%,较2023年年末提升了4.2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深圳外贸企业的汇率避险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同时,深圳还在以强监管、高压态势打击非法跨境金融活动。通过提升非现场监测分析水平、强化科技赋能外汇管理以及跨部门联合研判打击等措施,深圳在聚焦地下钱庄、跨境赌博、出口骗税、网络炒汇等重点领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