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年内首家信托公司股权转让获批,央企子公司将清仓退出。今年以来,信托公司股权转让市场热闹非凡,多家信托公司股权打折出售,成功转让案例不多。受访专家指出,这与市场环境变化、信托行业转型及监管政策有关。

年内首家信托公司股权转让正式获批,央企子公司将全面退出所持有的信托股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近日正式公告,批准西安市群健航空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受让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西部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部信托”)全部股权,交易金额达729.411万元,受让完成后持股比例为0.18%。

今年以来,信托公司股权转让市场热闹非凡,多家信托公司的股权被打折出售。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大业信托、东莞信托、新时代信托、北京信托、中诚信托、中海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宣布股权挂牌求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信托公司股权的最新转让底价普遍低于此前报出的价格,即便打折出售,成功转让的案例也寥寥无几。

受访专家分析指出,当前市场环境对信托公司股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归主业、清理非主业资产已成为行业共识,这也导致部分信托公司股东选择清退信托股权。此外,信托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转型压力及风险持续暴露使得信托行业整体估值呈下降趋势。对于财务投资型的信托股东而言,面对流动性需求和财务投资回报率的考量,选择退出成为必然。

不仅西部信托股权遭遇兜售,华鑫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简称“华鑫信托”)的股权也面临同样命运。北京产权交易所9月上线了华鑫信托3.752%的股权转让项目,转让底价为55.96亿元。转让完成后,央企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将彻底清仓华鑫信托股权。

类似的情况还包括东方资管挂牌转让大业信托41.67%股权,以及东莞信托、新时代信托、北京信托等信托公司的股权转让。这些股权转让背后,既有行业风险上升的无奈,也有财务公司不能参股金融机构的困境,更有国资央企聚焦主责主业的战略调整。

自今年5月以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的发布对信托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该规定要求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这一被称为“退金令”的规定,加速了央企从金融领域的撤离步伐。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年内多家信托公司股权遭兜售的原因主要包括“退金令”的影响、信托风险暴露、信托转型承压以及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的变化。随着国资委对央企涉足金融领域的监管加强,部分央企选择清理其持有的金融股权。

尽管信托公司股权转让市场热闹非凡,但成功交易案例并不多。这主要受到信托公司股权价值重估、信托公司自身问题、市场环境不佳以及买家选择有限等多重因素影响。未来,信托公司还需凭借自身的股东背景及资源禀赋来开展业务,实现差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