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其中两项与新能源产业紧密相关,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上海报道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明确了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提振消费、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风险、城乡融合发展、区域战略实施、绿色转型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

记者注意到,这些任务中有两项与新能源产业紧密相关,特别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工作,旨在进一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包括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以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早在2021年11月,国家能源局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就强调了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加强能源技术装备的补短和锻长,以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规划将引领新能源占比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为发展目标之一,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新一代电网、新型大容量储能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突破。

展望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新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应用示范潜力巨大。在光伏产业,新型电池技术如TOPCon、异质结、BC、钙钛矿等正加速替代和升级;风电产业则需在超大型、深远海风电技术及风电机组回收再利用技术上集中攻关;氢能领域需突破制储运加用等环节的瓶颈技术;储能领域则需攻克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等关键技术。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及转化进展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产能扩大的同时,非理性和“内卷式”竞争已成为阻碍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病症,如价格战导致产业生产根基受损、产品质量隐忧加大、企业经营亏损。此次会议提出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为新能源产业打下一剂强心针。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风电、光伏行业已自发签订“自律”公约,共同抵制非理性的价格竞争。

光伏产业在自律措施的影响下,部分产品价格已趋稳定,行业机构数据显示,硅料、组件价格稳定,并有高于0.7元/W的试探性报价。分析人士指出,整治“内卷式”竞争将直接规范供给侧,新上产能放缓,产业链价格有望改善。

地方政府在新能源产业快速扩张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此次会议提出的“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预示着地方针对新能源产业的招商政策或将收紧。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天花板尚未到达,下游需求稳定增长。会议要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新能源产业规模的进一步增长打下需求基础。

会议明确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光伏、风电装机规模是新能源大基地建设的直接受益者。随着第一批大基地项目建设完成超85%,第二批、第三批大基地项目推进建设,2024年我国光伏产业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30GW至260GW,创下年度新增装机的历史纪录。

新能源大基地建设是我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措辞有所变动,从“加快”建设到“有序推进”,再到此次针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加快建设”,体现了党中央对新能源大基地建设节奏的精准把握和动态思考。此外,会议还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作为推进“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零碳园区已成为资本投资的热门赛道,有望带动新能源项目建设需求。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