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立足创新促发展
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文章解析“内卷式”竞争定义、危害及整治措施,强调立足创新促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着重指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并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进行规范。
中央会议并非首次提及“内卷式”竞争。早在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便首提“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此次会议措辞更为严厉,从“防止”升级到“综合整治”,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针对性措施出台。
“内卷式”竞争的定义
“内卷”一词源于网络,曾被评为2021年“十大网络流行语”,通常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在官方语境中,“内卷”则更多指向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或过度消耗资源而未提升生产力的行为。
市场经济鼓励竞争,以实现分配效率最大化,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消费者福利。但“内卷式”竞争与“不正当竞争”不同,前者是停滞性竞争,特点是无效性,即所有人陷入“努力却无意义”的状态,如“剧场效应”所示。
“内卷式”竞争在现实中日益增多,从电商平台网店经营到新能源车厂的价格战,随处可见。新能源车厂间的价格战导致输家众多,甚至可能无赢家。降价初期或能促进销售,但持续的价格战会使消费者观望,延缓成交。
“内卷式”竞争不仅导致利润缩水,还导致低价倾销、过度营销、技术模仿抄袭和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削弱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对消费者而言,低价往往伴随质量下降和服务缩水,整体利益受损。
“内卷式”竞争虽残酷,但并不明显违法。现有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难以有效区分“内卷式”竞争与正常市场竞争,因此需在国家层面主导综合整治。
整治需立足“创新”
“内卷式”竞争的出现并非市场参与者恶的一面爆发,而是受宏观经济背景影响,如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地缘政治因素、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阵痛、要素成本上升、竞争透明化和平台经济挤压等。
整治“内卷式”竞争需立足“创新”,包括硬科技创新和软价值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打破原有低价、低质量、低成本的老发展路径,打开新的利润空间,建立新格局。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战略高度出发,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整治“内卷式”竞争需维护良性竞争,严防误伤正常竞争和市场价格机制。企业陷入“内卷式”竞争为求生存,改善企业生存环境是整治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企业才有余力创新和承担风险,各级政府亦应出台法规政策,为企业创新营造氛围。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