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能源车主面临电池“退役”高峰期,高昂的更换费用让车主陷入两难境地。车企推出创新技术和终身质保政策,动力电池回收成为行业焦点。

新华财经上海12月13日电(李一帆)12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24年11月的汽车工业产销数据。据显示,今年1至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到1126.2万辆,同比增长35.6%。这一迅猛增长背后,却浮现出一批新能源老车主的“八年之痒”问题。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即已突破100万辆,至2017年更是达到153万辆。如今,这批早期的新能源汽车正面临电池“退役”的高峰期。据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82万吨。

早期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们,如今正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他们的车辆电池已经老化,无法满足行车需求,需要更换;另一方面,高昂的电池更换费用让他们望而却步,价格几乎可以媲美一辆新车。特斯拉Model S车主的经历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更换电池的费用高达22万元。

电池成本高昂,是新能源车主们普遍面临的问题。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占整车成本可达40%。市场上,新能源汽车更换电池包的费用从5万到23万元不等,对车主而言,这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面对换电池还是换新车的选择题,新能源车主们陷入纠结。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车型选择众多,价格也更加亲民。与花费十几万元更换电池相比,购买一辆新车似乎更具性价比。然而,二手车市场上,新能源车的残值也较低,且电池损耗问题让购车者望而却步。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为了解决电池寿命问题,车企们纷纷推出创新技术。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出现,有望延长电池寿命,降低更换成本。同时,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推出三电系统终身质保政策,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保障。

此外,动力电池回收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如何高效、环保地处理废旧电池,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是摆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面前的共同难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因此,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提升回收拆解利用率,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场“八年之痒”的考验中,不仅需要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9月1日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的宁德时代神行PLUS电池(新华社记者唐文豪摄)

9月2日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的锂金属固态电池成套线局部(新华社记者唐文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