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步入调整期,AI成投资热点
AI导读:
中国股权投资行业近两年进入调整期,多家投资机构退出市场,但AI落地应用成为行业重要投资主题。行业竞争强度下降,整体呈现理性健康态势,但退出难题仍迫在眉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申俊涵报道
近两年,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经历显著调整。最新数据揭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基金管理人数量缩减至1.2万家,相比2023年减少了751家;同期,新登记的管理人数量为80家,而注销的管理人则高达800家;新备案基金超过3000只,但取消备案的基金也超过了1800只。
这意味着众多投资机构正悄然退场。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已从往年的高速增长阶段步入调整期,洗牌加剧,行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对于行业头部机构而言,2024年的投资节奏如何?他们看到了哪些投资机会?对行业的温度感知如何?最关注哪些行业难题?近日,在第二十四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大会上,多位行业领军人物分享了他们的最新见解。
AI落地应用成为行业重要投资主题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透露,启明创投今年投资了60多个项目,投资进度较去年略有回升。其中,两个成功的退出案例尤为引人注目: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全球Robotaxi第一股文远知行的上市,以及礼新医药的一款在研肿瘤双抗创新药被默沙东收购。据悉,今年11月,默沙东已协议获得礼新医药新型在研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LM-29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许可,礼新医药因此获得5.88亿美元的首付款,并有望基于LM-299的后续进展获得最高2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邝子平表示,中国创新药面向全球的主题令人振奋,历史上中国的新药研发以License-in为主,而现在则以License-out为主,向全球输送最先进、最优秀的创新药和管线。此外,AI在中国的落地也让邝子平感到兴奋,启明创投今年在AI领域的投资可能是科技板块中最多的,投资的企业包括具身智能领域的银河通用等。
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指出,红杉今年的投资速度有所加快,共投资了100多个新项目,主要集中在早期项目和国际化出海的项目。在IPO方面,今年到目前为止共有10个项目上市,与过去几年同期水平相当,主要发生在港股和美股市场。值得一提的是,红杉最早投资的两家自动驾驶公司地平线和小马智行均成功上市,周逵认为这标志着国内创新企业开始重新敲开海外资本市场的大门。
周逵同样看好AI技术浪潮,认为这两年最主要的突破是AI大模型技术。随着大模型性能越来越强,他期待明后年会有优秀的AI应用公司涌现。
行业竞争强度下降,整体呈现理性健康态势
如果说2021年是创投行业的“三多”年份——募资最多、投资最多、退出最多,行业竞争最为激烈,那么到了2024年,募资难、投资难、退出难则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对许多投资人来说,这也是体感最为“不卷”的一年。
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首席投资官肖冰指出,过去20多年,竞争始终伴随着创投行业的发展。但现在从各种数据反馈来看,募资难在行业普遍存在,很多机构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因此,盲目抢项目的现象减少了很多,竞争强度有所下降。同时,竞争更多地集中到了硬科技赛道,整体机会仍然很多。肖冰认为,当前最大的挑战是要瞄准未来做更大胆的投资,在手资金较多的情况下,达晨内部会把精力全部放在提高投资标准上,尽可能地避免错失明星项目的情况重演。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能否紧跟时代步伐,成功投资于AI方向的领军项目,是当前亟需面对的挑战。
周逵也表示,他今年的明显感受是创投行业没有往年那么竞争激烈。原因在于,首先,有许多人资金还没有准备好,过去两三年行业在资金供应局面上有很大变化。其次,很多同行把重心从怎么“卷”转到思考怎么“高质量发展”,即如何基于自身长处在新时代做出积极趋势的判断,找到适合自己的“难而正确的事”去做。
邝子平认为,行业竞争态势下降了很多,但今年行业仍处于比较健康的降温状态,不能算是寒冷。他看到好的项目仍然能成功地募集到所需资金。他指出,“不卷”的另一个原因是,现在企业对未来越来越谨慎,如果有多个机构同时竞争一个项目,创始人会让投资机构都加入到同一轮投资里面,以丰富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储备资金。
目前市场更加理性,很多好项目仍然能够融到资,但没有众多投资机构蜂拥而上将估值炒得过高,从而给下一轮和未来埋下隐患。因此,今年的态势总体来说是健康的。同时,邝子平对今年和去年行业募资的缓慢表示担忧,如果整个募资进度下滑,今年行业是降温的情况,明年是否会变得过冷值得关注。
退出难题仍迫在眉睫
从与会嘉宾的观点来看,退出难题仍然是创投行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及清科创业CEO倪正东指出,退出的下降速度是“募投退”中下降最多的,IPO数据也大幅下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285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接近60%。IPO方面,前三季度全市场共有723个IPO,同比下降51.3%。
过去三个季度中,通过IPO退出的机构数量显著下降,VC/PE支持的中企IPO背后共涉及440家机构,收获IPO的机构数同比下降接近50%。很多投资机构在收获IPO时的持股账面价值也在大幅度下滑,前三季度收获的被投中企IPO机构持有的发行账面价值总计约合人民币1193.65亿元,同比下降60%。
邝子平认为,目前行业最需要解决的是退出问题,希望具备可预见性。他呼吁行业打造一个健康、可预知、有一定稳定性的退出路径。肖冰也表示,当前主要关心的是退出问题,希望有更加稳定、可预期的渠道,以便创投机构更好地把握投资节奏和进行有效布局。他认为,创投的退出更顺畅,才会有更多源头活水愿意参与进来。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资本市场,也在积极鼓励和推动A股市场往更加长期和稳健的方向发展,这对创投乃至整体经济发展来说都是利好。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