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明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专家解读指出,与今年相比政策力度将更大,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旨在促进消费、投资,扩大国内需求,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将在明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政策表述引发了广泛关注,那么,如何深入理解其中的“更加积极”呢?以下是对专家解读的详细梳理。
专家深度剖析:
针对“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表述,专家指出,与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相比,“更加积极”意味着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指出,力度更大即充分利用财政政策的空间优势。由于当前财政赤字率相对较低,因此存在提升空间。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可以筹集更多资金,用于促进消费、投资,进而扩大国内需求,为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专家还表示,“更加积极”不仅代表财政政策力度的加大,更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它是在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靠前发力”,以稳定市场预期。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新政策延续了财政政策的总体基调,增加“更加”二字,凸显了政策的主动性和前瞻性。通过靠前发力,财政政策组合将更有效地落地生效,以扩大总需求。
专家进一步解读:
存量+增量,全面发挥财政政策工具箱的作用
对于明年财政政策的发力方向,专家表示,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工具箱中的政策工具,将释放更多可能性。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指出,我们有丰富的政策工具,通过合理使用这些工具,可以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例如,专项债和今年的增量财政政策中的化债方案,提高专项债限额,不仅有利于地方政府自主财力的增加,也有利于基层“三保”的保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明年将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基层“三保”底线。专家表示,这既体现了增量政策的效益,也发挥了存量政策的效果。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强调,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向存量要效益,是提升财政政策效能的关键措施。通过加强财政管理,可以更有效地释放财政资金的效能,使政策效果更加显著。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