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
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施积极宏观政策,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风险,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明确指出,国家将实施更为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旨在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同时稳住楼市与股市,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及外部冲击,以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确保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与先前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基调一致,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样强调实施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然而,更为市场所关注的是会议提出的“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新提法。从明年重点任务及内容本身来看,相较于以往,本次会议对需求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
回顾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时关于需求的定位主要是“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并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重。然而,今年需求的重要性明显上升,预示着2025年宏观调控的重心将围绕需求侧的激活展开。
岁末年初,政府往往会制定全年的政策目标。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扩大国内需求显得尤为重要。潜在的贸易摩擦、关税壁垒等外部因素,可能使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更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通过扩大内需,可以有效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增强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稳定性。
此外,需求重要性的提升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随着中国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确保经济循环更加顺畅高效,为进入新增长周期奠定基础。
扩大内需还能激发市场活力,促使企业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为经济注入新动能。同时,扩大内需特别是刺激消费,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社会公平。
当前,扩大国内需求已成为关键议题。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如何具体实施。这再次引发了外界对“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关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消费产业政策等是扩大国内需求的主要手段。
其中,增加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如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是拉动投资需求的有效方式。在货币政策方面,降低融资成本,鼓励企业和个人借贷进行投资和消费也是可行之策。
同时,市场也期待更多促进消费的举措。2024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5%,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随着扩大国内需求政策重要性的提升,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预计将进一步增强。
因此,市场更期待接下来在减税降费、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私人部门消费等方面的政策举措。通过更大力度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激发消费潜能,扩大有效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中国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新京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