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同时强调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

 会议明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致力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以及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此外,会议还提出了“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旨在通过这一计划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

 为了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会议强调要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并更大力度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这一举措将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钟辉勇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科技、产业、金融和资本四个层面,为未来经济发展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框架。他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则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同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市场资本的协同发展是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路径,而完善的金融与投资体系则为创新生态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一平也对此次会议表示了关注。他认为,科技创新和生产关系重构是推动生产力跃升的关键。为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新技术、新企业、新产品提供公平的市场机会,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在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方面,吴一平建议加速知识的流动和扩散,依靠市场体系和政策制度的设计,促进政府、企业和大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他还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金融科技,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以创业投资制度政策改革为抓手,畅通“募投管退”全链条业务环节,激励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针对会议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现代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钟世虎指出,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他分析说,当前人工智能企业存在业务来源单一、部分技术难以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等问题。为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落地,他建议创新激励机制和市场拓展支持,引导人工智能企业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降低对特定市场或客户群体的依赖。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