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州中职生通过中本衔接计划即将开启实习+语言预科,攻读海外本科文凭。这一路径不仅节省了时间成本,还体现了中国职业教育影响力的增强。然而,中职生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羊城晚报记者崔文灿报道

在广州,一股新的留学热潮正在中职生群体中悄然兴起。这批学生将通过中本衔接计划,即将踏上实习+语言预科的旅程,在完成半年的语言学习后,他们将前往海外攻读本科文凭。

中职与海外本科的衔接并非新鲜事物,广州中职的国际化探索历史已有十几年之久。随着中国职业教育影响力的逐渐增强,中职“输出生源”的传统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向着学分互认、课程共建等深度合作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升学已成为中职生的主要选择。他们可以通过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春季高考等多种途径继续深造。然而,本科院校在春招中的招生比例较低,大部分中职生仍需先进入高职,再通过专升本获取本科文凭。相比之下,海外留学和中本衔接的路径则为他们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是广州最早探索中本衔接的学校之一。早在2006年,该校就与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合作,十年间输送了400多名烹饪专业毕业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当地找到了工作,还实现了升学就业两不误。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职业教育影响力的增强,广州旅商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与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的合作更加多元化。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旅商与瑞士一所知名高校的合作实现了“中职学分也算本科学分”的突破。学生读完中职后,可直接进入瑞士工商酒店管理学院二年级,完成规定课程后将获得双学位。这一模式为中职生提供了更多的升学机会。

然而,中职生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语言障碍成为他们的一大难题。同时,与海外高校的合作易受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中职生通过努力走上了“国际职教”的赛道。

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大学开设了国际衔接班。学生只需满足中职三年成绩和俄语水平要求,即可申请赴俄罗斯深造。该校副校长柳博表示,探索与国外高校的合作是为了为孩子们多谋一条出路。然而,他也坦言,与海外高校的合作并非易事,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盛兵提醒中职学校应与国外本科院校真合作,避免陷入文凭陷阱。同时,要确保合作模式能获得教育部认可,并了解国外留学生就业情况。

随着广州中职生源质量的不断提高,中职直升海外本科的路径被越来越多学校所尝试。这恰恰说明了拓宽和畅通中职升学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校长彭文斌呼吁,在高职和本科学位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应给予中职学校更多的学位供给,让中职学校更好地发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