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核秦山同位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将打破我国医用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海盐县抢抓机遇,推动同位素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吸引全球制药巨头落户。

近日,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的中核秦山同位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成功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该基地正式进入调试与试生产阶段。该项目斥资4.6亿元,共建设五条同位素生产线,涵盖碳—14、锶—89、碘—131、钴—60放射源及特定核素。

项目投产后,将有效解决我国医用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对建立国内稳定自主的医用同位素供应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中核秦山同位素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国炤表示,同位素产业技术门槛高、附加值大、市场空间广阔,潜在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元。然而,我国同位素供应长期受制于进口,价格高昂且供应不稳定,影响了下游产业的发展。以肝癌特效药钇—90为例,进口药价高达35万元一针,而国产药价格有望降至10万元以下。

在海盐秦山核电站的商用重水堆优势下,中核秦山同位素生产基地得以利用堆芯中子通量高、运行稳定等特点,为同位素生产提供优越条件。在钴—60和碳—14生产厂房内,工作人员正紧张进行钴—60的接收、拆解、组装、焊接及活度测量等工作,确保产品通过测量后,或直接发货,或存入贮存水池待订单下达后发货。

通过分布式控制系统,中核秦山同位素生产基地的中央控制室能够实时监控生产系统的调试信息,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生产运营部副经理张双明指出,整合设备数据信息并进行统筹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海盐县近年来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核电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同位素产业发展。围绕“核素生产—核药制造—核医疗应用”产业链,海盐县精准编制核药产业图谱,吸引优质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自启动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规划建设以来,海盐县已完成1900亩专项规划,布局同位素生产基地、核药生产基地、核技术创新中心及核医疗中心,旨在打造全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示范基地。

凭借区位优势和优质营商环境,海盐县成功吸引高端核药项目落户。全球制药巨头诺华集团的放射性药品生产项目已在该县奠基,总投资1.06亿美元,预计2026年底投产。诺华药品开发部总裁兼首席医学官施睿明表示,新基地能够解决放射性配体半衰期短的生产挑战,确保救命药及时送达患者手中。

海盐县商务局局长曹卫益介绍,该县将同位素产业作为“头号工程”,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医用同位素产业基地。为此,海盐县专门组建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产业专班,围绕土地、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提升要素保障能力。目前,已累计招引落地相关项目23个,总投资超80亿元,达产后预计产值超200亿元。未来,海盐县将继续深化企地合作,紧抓同位素产业园纳入浙江省未来产业先导区的契机,加快培育特色新质生产力,打造千亩千亿元产业集群,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