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生态持续优化
AI导读:
我国科技创新投入显著增长,前沿科学领域取得突破,政策引导支持科技创新,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迅速,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但仍需做好一系列工作。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最新指示。今年,我国科技创新投入显著增长,前沿科学领域取得持续突破,技术成果丰硕,产业韧性显著增强,国际科技合作也开启了新篇章。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科技创新模式动力澎湃。
一年来,科技创新成果斐然:捷龙三号火箭成功执行外星搭载发射任务,科学家在月壤中首次发现分子水,国产大客机C919顺利交付国航和南航,首艘国产航母福建舰完成首次海试,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服役。这些亮眼的新成果不仅彰显了我国稳步提升的创新实力,还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写下生动篇章。
这些成绩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随后,《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提出,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此外,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国有企业利用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科技领军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投资。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进一步优化了科技创新生态。
统计数据也显示,我国已具备在关键时期赢得先机、形成优势的基础。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同比增长17.8%。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绿色产品产量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排名已上升至第11位,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要让科技创新生态保持良好状态,仍需做好一系列工作。一方面,要坚持创新探索与效益导向双驱动,建立“创新—市场—效益”联动机制,推动研发成果快速商业化,降低经济风险。同时,要加强国有企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聚焦民营企业在科技产品研发、组织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对高风险的原始创新项目,应扩大企业的“创新容错率”,在法律和政策上给予其一定的试错空间。此外,还需构建多层次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有效应对新兴领域创新风险。明确新兴技术发展路径与风险评估标准,强化跨部门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与风险联防联控。同时,增强公众风险意识,提升社会参与度。注重立法前瞻性,为新兴领域创新提供法律指导与规范。例如,在低空经济管理方面,应加快制定系统的监管标准,预防无人机“黑飞”等问题。此外,还需与相关国家合作,共建实验室、技术合作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形成“共同创新、市场共育、风险共担”的协同发展模式。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