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会议强调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稳定楼市股市,提振消费和投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

宏观政策定调,对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产生深远影响。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旨在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会议提出的“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受访专家普遍认为,这是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总方针。一系列超预期的表述预示着更大规模的财政金融政策和产业培育政策,以及更广泛的民生保障和促进消费措施有望出台,执行层面也将更加放开。

针对明年宏观政策取向,会议释放出“更加积极有为”的明确信号。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指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稳投资、扩消费、促外贸至关重要。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自2011年以来,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基调一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本次会议进行了重大调整,在“逆周期调节”前加上“超常规”定语,彰显了中央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的决心。

何代欣认为,中长期来看,我国有条件也有实力将宏观调控提升到更高层面,找寻全新角度。这些宏观政策部署旨在稳增长、促就业,同时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何代欣进一步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过去十几年里持续为我国经济提供强劲动力。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在调控赤字、发行政府债券和确保财政支出力度上组合发力,更加注重政策效能,将发挥出更为突出的作用。

今年以来,我国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释放充足流动性,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市场普遍认为,货币政策已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状态。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此次调整货币政策基调是加强预期管理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增强政策的可理解性和权威性,形成稳定预期。

罗志恒强调,宏观调控力度更大、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更强调效果,这是基于对当前国内外宏观形势的科学判断。当前宏观经济面临总需求不足和全球经济疲软等压力,需要采取非常之举,化压力为动力。

专家指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注重前瞻性,有利于稳定预期和总需求,夯实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发力,如积极利用赤字空间、提高专项债规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货币政策从“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旨在更清晰地传递积极有为的政策倾向,稳定经营主体预期。

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作为居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旨在稳定居民资产负债表,进而稳住消费和内需。

今年以来,金融系统按照党中央部署,较大力度降准降息,优化调整房地产金融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市场反应积极,社会预期明显好转。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稳住楼市有助于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供产业支撑。未来需持续挖掘和扩大潜在需求,研究稳住楼市的政策储备。

罗志恒认为,股市情绪获得进一步提振,未来需重点关注三条制度改革主线: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投资端改革提速、加大长期资金入市力度。

对于会议提出的“加强预期管理,提高政策整体效能”,罗志恒建议提高宏观政策透明度,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及时澄清误读;采取超预期举措稳定经济;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消费和投资组成的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彰显了扩大内需的鲜明导向。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将继续成为政策支持的重点。

今年以来,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进一步落地,居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需从全领域入手,加大宏观调节力度。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预计,未来促消费政策将有一定延续性,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以及新型消费、绿色低碳消费等方面将出台增量政策。投资方面,需提高效益,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项目。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应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加大对促消费、扩内需的服务,创新产品与服务,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业务,并采取更多政策措施激发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