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轩解读金融体制改革与增量政策
AI导读: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解读金融体制改革与增量政策,分析政策特点、作用及未来方向,包括金融资源支持房地产稳定与转型、鼓励长期资金入市、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等。
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影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近期,党中央、国务院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本期“对话经济学家”栏目邀请了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就金融体制改革及增量政策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一揽子政策助力经济向好
主持人: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密集出台,您认为这些政策有哪些特点或创新点?
田轩:自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推出的一系列增量政策目标明确,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政策措施非常有针对性。同时,政策工具也有显著创新,如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专为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并支持其稳定发展而设计。此外,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这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更重要的是,这些政策增强了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避免了“合成谬误”。一揽子政策的密集出台,不仅提振了市场信心,还从实施到落地包括反馈、调整环节,都进行了全链条贯通评估。
主持人:这些增量政策实施后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后续是否会有新政策出台?
田轩:从数据来看,这些政策已经产生了一定效果,推动了股市回暖,楼市也呈现出回暖迹象。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10月份再度升至荣枯线之上,达到50.1%。然而,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问题并非一日形成,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市场期待能够出台更多相关政策,与货币政策相配合,化解地方债务、提升国内有效需求。这次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推出,给市场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即要提振经济。
金融资源支持房地产稳定与转型
主持人:您提到了楼市,有人认为增量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救房地产,您怎么看?
田轩:我不完全赞同这一观点。一揽子增量政策并非单纯为了救房地产,而是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化解金融风险,并在中长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虽然房地产在过去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经历了较大调整。这次政策力度空前,包括取消限购、限售、限价,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存量贷款利率等,但政策的着眼点并非仅限于房地产,而是全局性的经济增长和金融风险防范。
主持人:这些政策是否能让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未来还有发展空间吗?
田轩:这次政策力度前所未有,如广州取消居民家庭购房限购政策等,对购房成本产生了较大影响。从数据看,一手房、二手房的看房量、交易量确实有所回暖,尤其在一线城市和热点城市。但房地产有自己的周期,楼市不景气有多方面原因。中央出台政策是第一步,地方还需用好存量政策,让增量政策落实,切实改善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未来,房地产行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只是角色和定位会调整。当前,让金融资源有力、有效支持房地产,成为实现行业稳定与转型发展的关键。
一方面,要保持房地产信贷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满足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如开发多元化房地产金融产品,运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创新融资工具,为房地产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还要引导房地产行业转型发展,加大对绿色建筑、智能住宅等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
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助力股市健康发展
主持人:股市近期迎来了一波行情,您如何看待这一态势?
田轩:股市这一波势头与政策利好密切相关,包括央行降息降准及后续一系列政策出台,提升了投资者参与热情。但长期来看,股市表现还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创新性和公司治理水平。目前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但这不是健康的市场形态。未来,应鼓励更多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提高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吸引国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形成良性竞争,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
主持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长期资金入市,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田轩: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金包括一级市场的风险投资和二级市场的长期投资。对于一级市场,希望养老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能进入,支持初创企业科技创新。对于二级市场,也需要更多机构投资者参与,关注原创性的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主持人:针对金融行业出现的一些问题,您如何看待?
田轩: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这是非常准确的定位。金融业本质上是服务业,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去金融领域出现的一些乱象,主要是金融监管方面存在问题。要加强监管,让金融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让金融真正回归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同时,还要全面强化穿透式监管,让金融在阳光下运行。提升金融伦理素养和推广金融伦理教育也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消除老百姓对金融行业的误解。
主持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会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田轩:比如科技金融,就是用金融手段支持科技创新,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移动互联网等背后都有金融支持。普惠金融则通过开发设计相关金融产品,帮助偏远地区居民享受金融服务,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支持。这些金融手段的应用,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了实体经济,也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
强化金融法治,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
主持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制定金融法”,您认为金融法的重点在哪里?
田轩:金融法应涵盖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活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方方面面。作为金融领域的基本法,金融法要遵循安全、公开、公平等原则。金融市场平稳有序运行需要强化穿透式监管、全链条监管。同时,还要加大对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借鉴相关国家的经验,通过组合拳式惩罚来震慑违法行为。
主持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这个“防火墙”是什么?
田轩:这个“防火墙”是为了避免金融风险传导至实体经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通过金融手段配置资源,支持产业发展。
主持人: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会给金融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田轩:金融市场开放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外资机构的参与可以降低龙头企业融资成本、提升本土企业治理水平,还能分散风险,对科技创新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会产生“鲇鱼效应”,倒逼本土金融机构加速转型升级。但金融市场开放要审时度势,稳健有序进行。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