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探讨银行理财“破与立”
AI导读:
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上,多位银行理财公司高管共同探讨银行理财一次转型中的五年发展历程及二次转型中的挑战与机遇,围绕理财公司在资管生态中的价值定位、净值波动下的投研与投顾能力提升等议题分享见解。
证券时报记者刘筱攸谢忠翔
日前,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4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暨2024中国银行业年会”在深圳隆重举行。在主题为“破与立:理财公司五年记”的圆桌对话中,中银理财总裁宋福宁、农银理财副总裁刘湘成、兴银理财副总裁章杉杉、光大理财副总经理李永锋、招银理财首席产品官郑福湘等重量级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并分析了银行理财一次转型中的五年发展历程,并深入探讨了二次转型中的挑战与机遇。
此次对话由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主持,各位嘉宾围绕理财公司在资管生态中的价值定位、净值波动下的投研与投顾能力提升、业绩达标率考核争议等议题,分享了宝贵的见解。
在资管新规发布后的五年里,银行理财公司经历了净值波动和“赎回潮”的考验,但规模仍稳步增长,成为资管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宋福宁指出,理财公司产品规模增加、净值化转型基本完成,并开始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支持实体经济超20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了可观的收益。
刘湘成将理财公司的变化总结为“四化”,并预测未来头部效应将愈发明显,不同公司的差异化定位也将更加明确。章杉杉则强调,理财公司在资管行业中找到了自身定位,服务细分客群。
李永锋回顾了行业经历的净值化转型等历程,表示银行理财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和“投资者利益优先”原则,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展望未来,认为资管子行业将努力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携手服务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郑福湘认为,理财行业的转型超出了预期,配置化和市场化成为突出特点。他提到,当前老百姓配置银行理财的需求大幅提升,销售渠道也更加多元化,理财公司产品在货架平台上展开竞争。
针对近年来资本市场波动对理财产品净值的影响,刘湘成提出了四点应对策略:做好客户陪伴、策略灵活调整、提前营销引导、修炼内功。郑福湘则概括了理财公司应对净值波动挑战的三组辩证关系:快与慢、新与旧、取与舍。
对于理财行业的未来发展,李永锋充满信心。他认为理财为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实现了投资研究和投资顾问的融合,是行业探索“买方投顾”业务的一种本土化模式选择。
尽管银行理财公司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权益占比低仍是个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高达96.88%,而权益类产品仅占0.25%。为此,多家银行理财公司正在优化产品布局,抓住政策红利,加码含权产品。
宋福宁表示,中银理财抓住了科技创新类和红利稳健类主题行情。郑福湘则指出,银行理财资金入市仍存在堵点,期待后续政策进一步开放和优化。为了优化含权产品布局,招银理财瞄准了探索被动投资产品线、适度发展主动管理类业务、大力发展多资产多策略产品等方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