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金融机构峰会:科技金融成热议焦点
AI导读:
2024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暨中国银行业年会在深圳举行,多家银行高管分享科技金融领域的实践经验与见解,强调构建科技金融制度体系、搭建专营架构、丰富产品供给,打造差异化服务体系。
日前,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4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暨2024中国银行业年会”在深圳盛大启幕。会上,浦发银行科技金融部副总经理葛亮、兴业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助理薛敏、北京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助理朱永恒及微众银行科技金融部负责人袁伟佳等人,在“道与术: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圆桌论坛上,深度分享了科技金融领域的实践经验与独到见解。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的“五篇大文章”,为金融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不仅体现了中央对科技的高度重视,也赋予了金融服务科技的新使命。
商业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积极布局,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制度体系、搭建科技金融专营架构、丰富科技金融产品供给,成为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核心力量。银行的角色正在悄然转变,从资金提供者和金融综合服务提供者,转变为社会资源的配置者和整合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在圆桌论坛上,嘉宾们一致认为,成立专业化服务机构是当前商业银行从战略高度做出的普遍选择。各家银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铺设科技金融专属组织架构、完善内部风控机制、创设信贷产品和服务,逐步打造差异化的服务体系。
浦发银行在总行组建工作专班,成立科技金融一级部门,并在14个科技创新活跃的城市设立科技金融重点分行,建立156家专门服务科技型企业的支行。兴业银行则在2010年就推出了服务于中小科技企业的“芝麻开花”成长计划,2022年提出挺进“五大新赛道”的策略,其中科技金融是重中之重。2024年,兴业银行总行成立了由董事长牵头的科技金融领导小组,并升级组织架构,在深圳成立科技金融(深圳)中心,聚焦拓展重点科技产业客户。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500亿元,服务约1.7万家科技金融企业。北京银行则提出特色银行发展路径,成为业内首家明确提出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的银行,并完善科技金融专营体制建设,针对科技型企业的贷款成立了科技金融审贷委员会。
微众银行作为数字银行的代表,凭借数字科技的天然基因优势,与科技型企业“同频共振”,全方位陪伴企业成长。该行早在2019年就组建团队专攻科技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6月末,已在全国20个省、直辖市及200多个地级市开展业务,科创贷款产品已吸引超50万家科创企业申请。
随着科技型企业金融需求的多元化,搭建多维服务的科创生态圈、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成为必要。嘉宾们一致认为,单纯提供贷款服务已无法满足企业需求,银行需通过提供生态链、渠道和整合的生态来增强企业客户黏性。
浦发银行采用“商行+投行+生态”的一体化服务模式,为科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提供多层次、精准的金融服务。兴业银行则探索开展了“兴投荟”品牌活动,为政府、创投机构、券商等搭建撮合资源和需求的平台。北京银行强调,提供特色化的产品,依靠灵活性、较短的决策半径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是应对竞争的有效方法。
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金融市场竞争,嘉宾们认为,银行需摒弃价格“内卷”,依靠专业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银行的价值度。浦发银行强调深入研究产业链,长期耕耘垂直领域;兴业银行则利用集团多牌照资源优势,提供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体系。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