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探索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新路径
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通过降准降息等措施保持流动性充裕,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婧北京报道备受瞩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双重功能,通过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确保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同时,会议强调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首次提出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以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本次会议将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这是14年来的首次,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表述一致。会议明确表态将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为明年加力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了明确方向。此外,会议还首次提出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这一新方向或将更受市场关注。
考虑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提前释放“适当宽松”信号,明年降准降息已在市场预期之内,而“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则成为新的焦点。央行行长潘功胜的表态暗示,这一政策指向资本市场,但影响范围将更广。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初步建立起宏观审慎政策基本框架,在货币信贷、房地产金融、跨境资本流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以及互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10月,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指出,人民银行与证监会已制定两项工具,助力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这体现了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职能上的拓展和探索。
潘功胜还强调,人民银行将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立足宏观视角,把握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动态平衡,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体系,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及时加强逆周期调节,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
市场近期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定调表示关注。中国货币政策的定调主要包括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和从紧五个范畴。自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直至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宣布转向。从措词来看,“适度宽松”的政策取向显然要比“稳健”更加积极,实际上,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已表现出适度宽松的趋势。
展望2025年,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表示,考虑到特朗普第二任期对我国外贸带来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操作将继续沿着“量—价—结构—风险”四条脉络展开。从量的角度看,降准仍有空间,预计2025年将有两次大约100个基点的降准;从价的角度看,降息将择机展开,全年预计政策利率下调30-40个基点;从结构角度看,定向支持力度将会继续加大,推动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关键领域;从化险角度看,将继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与化解。
除了以上四方面工作之外,温彬认为,央行还将积极推动货币政策框架改革,继续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传导,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同时,央行将逐步拓展宏观审慎政策覆盖领域,以“双支柱”支撑现代中央银行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目标”,通过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和强化。货币政策主要针对整体经济和总量问题,侧重于经济和物价水平的稳定;而宏观审慎政策则直接和集中作用于金融体系本身,侧重于维护金融稳定。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持续建立健全宏观审慎政策,逐步拓展其覆盖领域。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