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助力贸易强国建设
AI导读:
义乌获批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方案,旨在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建设贸易强国,为国内外市场拓展和双循环贡献力量。方案包括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推动进口贸易创新等,注重深化改革与经验推广。
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的函,标志着义乌将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迎来新一轮深化改革。该方案旨在为我国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贸易强国的建设探索新路径,为拓展国内外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力量。
提及义乌,人们往往联想到的是小商品市场,但如今,义乌的“小”正承载着“大”改革的新使命。方案明确指出,义乌将在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推动进口贸易创新发展、发挥综合保税区功能及完善跨境电商规则等方面先行先试,旨在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加强内外贸一体化标准建设。
同时,方案要求及时巩固应用改革成果,总结经验做法,条件成熟时形成制度规范并复制推广,对未达预期的举措进行适时调整完善。
作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义乌综合改革方案的批复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小商品制造和出口的重视,更寄托了通过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使强者恒强,并将成功经验推向全国的期望。
义乌关联着全国210万家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3200万名产业工人的就业,其小商品产业具有种类丰富、流通高效等特点,且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义乌出口的高增长与其商品结构密切相关,同时,义乌还积极推动智能照明、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近年来,义乌按照“畅通大通道、建设大枢纽、形成大集散、发展大贸易、做强大产业”的思路,系统布局国际物流产业体系,实现了全球国际物流产业集群示范高地的跃升。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持续不断的深化改革。
自2011年成为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以来,义乌已历经多次改革方案的批复与实施。与2011年版相比,此次综合改革方案更加注重深化,标志着改革进入新阶段。
义乌首创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复制推广,为小商品出口提供了简便高效的制度保障。此外,义乌还致力于建设与世界小商品之都相匹配的贸易金融中心,提出打造“五个窗口”,即贸易金融改革的先行窗口、金融双向开放的国际窗口、金融营商环境的最优窗口、产融合作提升的示范窗口、数字金融创新的标杆窗口。
综上所述,义乌虽小,但其改革的力量不可小觑。无论是小商品还是大产业,最终推动发展的动力均源自深层次的改革。这一经验不仅适用于国际贸易领域,对其他更广泛的领域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