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深圳发布《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发展“大胆资本”,引领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通过制度创新、实践操作、市场化运作等多方面的探索,深圳创投生态持续优化,未来创投行业将呈现四大重要趋势。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深化创新创业创投政策体系改革。2024年6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旨在推动国有资本成为有担当的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并完善了国有资金出资、考核、容错、退出等机制。同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强调优化创投发展的政策环境,调动各类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积极性。国务院国资委也积极响应,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国资监管体系,鼓励国有企业勇于尝试。

2024年10月24日,深圳市委金融办发布了《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提出“大胆资本”概念,旨在引导创投机构早期、小额、科技化投资,该方案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深圳“大胆资本”的探索与成效

深圳行动方案设定了到2026年形成万亿级政府投资基金群、千亿级“20+8”产业基金群、百亿级天使母基金和种子基金群的目标,旨在全面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推动股权投资及创业投资基金数量突破万家。深圳将在六大方面重点发力,包括引领“大胆资本”、培育“耐心资本”、吸引“国际资本”、发展“产业资本”、打通创投行业“循环梗阻”、提供“最优服务”,这标志着深圳创投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制度创新上,深圳从多个维度进行破题,包括构建投资容错和尽职免责机制,为国资创投机构减负;实行差异化考核监督制度,为早期科技投资基金设置包容性考核指标;优化返投政策,提高投资灵活性;争取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落地,构建“技术产权交易+股权投资对接+份额转让退出”服务体系。

在实际操作中,深圳已开展多项探索,如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在基金存续期、国资背景投资机构出资比例、风险补偿方案等方面实现创新,延长基金存续期至15年,允许国资背景投资机构最高出资100%,并设立风险补偿方案,利用科技保险机制分担科技成果转化风险。

深圳依托“20+8”产业集群搭建基金体系,统筹引导资金投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首批和第二批“20+8”产业基金已完成遴选,总规模约350亿元。深圳还创新母基金管理模式,设置灵活的激励机制,吸引了众多优质管理人。此外,深圳积极探索设立双币基金、CVC专业母基金等创新模式,促进创新资源对接,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在配套支持方面,深圳建立了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支持创投机构通过多种方式退出,推动设立S基金促进份额转让;完善属地私募创投会商服务,建立线上“一网通办”平台,形成完整的政策闭环,提升创投生态效能。

发展“大胆资本”需关注的问题与对策

在“大胆资本”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需平衡体制机制优化、市场运作挑战、人才队伍建设、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等多方面的问题。深圳等地在容错免责机制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未来仍需细化操作标准,提升执行效率,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创投行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募资和退出节奏放缓,市场各方投资决策更趋审慎。为应对挑战,建议加快制定统一规范的容错免责制度,明确免责情形和标准;建立更符合创投规律的考核指标体系,弱化短期回报要求,更多考核创新带动效应。

在资金募集方面,建议积极拓展资金来源,鼓励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参与创投,支持创投机构发行创新工具,设立创投风险补偿基金,优化母基金运作模式。同时,要坚持市场化遴选管理人,创新投资方式,加强投后管理,建立专业化投后服务体系。

为强化风险管控体系,建议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投前尽职调查、投后监督等制度,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合规管理。同时,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体系,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人才和服务支撑体系是创投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议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创投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投机构要建立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大力培育和引进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并注重产业研究能力建设。

未来创投行业发展趋势

深圳“大胆资本”的探索已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未来创投行业将呈现四大趋势:国有资本将在创投市场发挥更积极作用;创投工具将更加丰富多元;跨区域合作将深化,推动创新资源高效流动;专业化投资生态将完善,投资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将提升。

为把握发展机遇,各地需坚持市场化方向,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加强风险防范,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期待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协同努力,推动“大胆资本”做大做强,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王鸿鹭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