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证券发布2025年电力行业年度策略
AI导读:
长城证券发布2025年电力行业年度策略,展望现货市场全面运行、省间交易规模提升、新能源电价政策落地、新能源新增规模下降及需求侧管理推进等五大趋势,深入剖析并展望行业发展前景。
财中社12月11日电长城证券近日隆重发布了针对2025年电力行业的年度策略报告,深入剖析并展望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核心要点概述如下:
首要展望:现货市场步入全面运行阶段。随着国家政策推动力度显著增强,预计到2025年,我国多数省份将正式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该市场的运作将充分发挥价格发现功能,使电价更精准地映射出同一时空下的电力供需状况。对于电能质量卓越且调节能力强的电源,如火电和大型水电,预计将获得显著超额收益。而对于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光伏等绿色电力,电价可能面临一定压力,但其价格优势将吸引更多用户和调节资源,从而提升其消纳效率。
第二展望:省间电力交易规模持续扩大。2025年,省间电力市场建设将进一步加速,交易规模随之扩大。这一变化将首先惠及新能源资源丰富的省份,促进优质绿色电力资源的对外输送,缓解绿电消纳的经济性压力。同时,对于电力需求紧张的受端省份,外送电的增加将有效增强其电力供应能力,助力降低用能成本。此外,省间交易规模的扩大还将提升输电通道的使用效率,激发电网对特高压等跨省输电设施的投资热情。
第三展望:新能源电价政策呼之欲出。2025年,我国将出台新能源入市政策,明确绿电入市的时间表、价格机制及新老划断原则。鉴于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间歇性和出力一致性高等特性,以及三北地区新能源资源充裕的现状,新能源入市后,多数省份绿电电价将面临压力,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或有所下降。然而,明确的价格信号将为行业投资设定底线,引导行业向理性和健康发展方向迈进,从长期视角看,这将有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展望:新能源新增规模放缓,存量改善成为焦点。受土地资源限制、新能源入市、消纳难度加大及分布式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短期内新能源开发的增量将转向大基地、海风等领域,且由于经济性压力,新能源新增项目规模将有所缩减。另一方面,随着存量老旧项目进入生命周期末期及补贴政策理顺等因素的推动,风电“以大代小”及光伏项目“以旧换新”的规模预计将显著增长。
第五展望:需求侧管理深化推进。随着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及储能等多元化负荷的不断涌现和接入,我国电网形态正逐步演变为大电网与微电网的结合体。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削减高峰用电负荷、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及提升电力系统保供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虚拟电厂、综合能源管理、有序用电、电能替代及车网互动等用户需求侧管理政策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文章来源:财中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