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年末临近,银行业正加速出清不良资产,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激增。银行业开始用经营思维处置不良资产,探索市场化、专业化方式。然而,市场化运作效率仍需提升,业界正在探索更多处置手段。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许莉芸)随着年末的临近,银行业正掀起一场不良资产“出清”的风暴。

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简称“银登中心”)的官网数据显示,仅在12个月内,短短8个工作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转让公告的数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55条;而进入第四季度,这一数字更是激增至296条。这背后,是银行业对风险管理与资产处置的日益重视。有消息透露,部分国有大行正考虑将风险管理与资产处置中心从二级部门晋升为一级部门,这一转变无疑凸显了不良资产处置在当前银行业中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金融业的培训主题也从过去的“营销”“获客”转变为“不良资产处置”“盘活存量资产”等。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为不良资产的收购、管理、处置提供了明确的规范,进一步提升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专业能力。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不良资产行业如何发挥更大的价值,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银行业加速甩掉“不良包袱”

据银登中心数据,不良资产转让方涵盖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等多种类型;不良资产则主要集中在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等领域。例如,中信银行昆明分行近期发布的转让项目公告显示,其不良资产项目涉及1957笔,未偿还本金总额高达1.02亿元,将以线上公开竞价的方式转让。

银行业加速甩掉“不良包袱”的背后,是资产质量压力日益增大的现实。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6%,不良贷款余额为3.3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371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也呈现上升趋势。

用经营思维处置不良资产

在净息差收窄的背景下,银行业开始转变思路,将不良资产处置视为一项经营业务。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拓展多元化处置渠道,包括诉讼清收、核销、不良资产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等。然而,传统的诉讼清收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银行业开始探索更为市场化、专业化的处置方式。

某国有大行广东分行相关人士表示,他们现在是用经营思维来做不良资产处置,从机械性地清收向盘活资产的思路转变。为此,银行正在调整部门设置和考核机制,将风险管理与资产处置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同时,银行也在主动出击,推介不良资产项目,与投资人面对面交流。

市场化运作效率亟待提升

不良资产加快“出清”,离不开市场化运作效率的提升。前述《办法》为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业务模式和处置手段,同时也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轻资产业务。然而,不良资产处置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行业,产业资源受限,难以真正盘活资产。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认为,应建立更为灵活的资产拍卖和转让机制,采用线上平台、拍卖系统等新技术提升处置效率和透明度。同时,也可以引入更多市场化机制,如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等方式实现不良资产的多元化处置。财智集团不良资产战略顾问董秀生则建议引入产业资本来盘活底层资产,为债权人、债务人增加额外价值。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