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正稳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等改革措施,并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尤其是指数化投资。未来,将重点聚焦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壁垒,为A股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形成投融资两端发展更为平衡、市场稳定器功能更好发挥的新局面。

  为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壁垒,我国正稳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等改革措施,并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尤其是指数化投资。近期,投资端改革加速推进,旨在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市场人士预计,未来将继续围绕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丰富产品体系和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等方向,推出更多新举措,为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更好地发挥市场的稳定作用。

  改革步伐坚定

  近期,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动作频频。为推动形成支持长期资金投资的政策体系,9月,证监会会同中央金融办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旨在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壁垒,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

  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也在稳步进行。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如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易方达基金等,纷纷调降旗下大型宽基股票ETF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为投资者降低持有成本。

  统计显示,降费的股票ETF规模合计超过1.3万亿元,涉及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中证1000等核心宽基指数。这一举措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省约50亿元的持有成本。

  同时,权益类基金特别是指数化投资的发展势头强劲。今年以来,权益类ETF规模已先后突破2万亿元和3万亿元大关。

  东吴证券分析师胡翔表示,ETF已成为各类资金借道入市的重要载体,也是财富管理行业后续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聚焦入市难点

  市场人士认为,推进投资端改革的核心是为A股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打牢投融资协调发展的基础。未来,将重点聚焦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壁垒。

  一方面,将加快落实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建立健全长期考核机制,破除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差异化投资,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

  以养老金为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武建力表示,希望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和比例,提升整体收益率,并优化各支柱养老金投资政策,放宽投资比例限制。

  另一方面,将不断丰富产品供给,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完备、稳定的投资渠道。多家基金公司表示,将持续丰富ETF产品谱系,满足中长期资金的多元化配置需求。

  鹏扬基金副总经理李净表示,将围绕多个维度增强创新产品供应,以更好地满足中长期资金的投资需求。

  上交所日前也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关于推进ETF市场高质量发展和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研讨上证180ETF产品的长期配置价值。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ETF配套机制,加快培育形成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

  增量资金可期

  市场预期,随着投资端改革的加速推进,中长期资金的投资规模和比例将明显提升,投资行为将更加长期化,从而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宽基指数和ETF产品体系的不断丰富,将引导更多增量资金流入。招商证券和国投证券的首席策略分析师均预计,ETF将成为未来权益市场的主力增量资金。

  作为长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险资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在权益市场的投资规模。东莞证券分析师费小平认为,三年长周期考核机制将提高险资对权益类资产波动性的容忍度,从而增加相关投资。

  此外,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如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也将进一步吸引中长期资金,提升市场风险偏好。高盛预计,到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息和回购总额可能超过3万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总体来看,2025年A股市场的增量长期资金入市可期,股市流动性有望继续改善,形成投融资两端发展更为平衡、市场稳定器功能更好发挥的新局面。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