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2024—2025年全球工资报告》,指出自2000年以来,约三分之二国家工资不平等现象有所减少,但全球工资差距问题仍需重视。报告呼吁采取有针对性行动缩小工资和就业差距。

日前,国际劳工组织正式发布了备受瞩目的报告《2024—2025年全球工资报告:全球工资不平等现象是否正在减少》。该报告深入剖析了全球工资不平等现象的演变趋势,揭示了自2000年以来,约有三分之二的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进展,工资不平等现象有所缓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工资差距问题仍然不容忽视。报告指出,各国工资不平等水平的变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的工资不平等水平,即高收入和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工资差异,平均每年下降0.5%至1.7%。低收入国家在这方面表现出更大的降幅,过去20年里,其工资不平等水平年均下降3.2%至9.6%。相比之下,较富裕国家的工资不平等水平下降较为缓慢,中高收入国家年均下降0.3%至1.3%,高收入国家则年均下降0.3%至0.7%。此外,从工种角度来看,尽管工资不平等水平总体上有所减少,但在高薪劳动者群体中,这一现象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

全球实际工资水平在过去几年中显著上涨。2023年,全球实际工资增长了1.8%,预计2024年将实现2.7%的增长,这将是15年来的最高增幅。然而,各地区的工资增长并不均衡。新兴经济体的实际工资增长幅度高于发达经济体。二十国集团中的发达经济体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出现实际工资下降,而新兴经济体则保持了增长势头,且增速不断加快。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吉尔伯特·洪博对实际工资恢复正增长表示了欣喜,但他也强调,仍有大量劳动者及其家庭面临着生活成本危机,这对他们的生活水平产生了严重影响。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工资差距仍然是一个无法接受的问题。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收入最低的10%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仅占全球工资收入的0.5%,而收入最高的10%劳动者则占据了近38%的工资份额。在低收入国家,低薪劳动者的比例更是高达近22%。

针对这一问题,报告呼吁各国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以缩小工资和就业差距,确保所有工薪劳动者都能公平地获得合理工资。同时,报告还指出,工资不平等是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的重要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还有三分之一的劳动者是非工薪劳动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中低收入国家从事自雇劳动,只能在非正规经济中获得工作机会。

国际劳工组织经济学家、该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茱莉亚·拉扎里表示,各国在制定收入战略时,应重视工资政策和制度的作用,同时制定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体面工作和促使非正规经济正规化的政策。报告认为,减少工资不平等需要强有力的工资政策和公平增长的结构性支持。通过应对这些挑战,各国可以在缩小工资差距和促进全球劳动者享有公平、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面取得真正的进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