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分子细胞》杂志发布研究,指出癌症具有独特分子“指纹”,利用小型便携式扫描仪可高精度获取,为开发非侵入性诊断测试铺平道路,有望更快更早识别癌症。

《分子细胞》杂志于11日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不同类型癌症具有独特的分子“指纹”,这些特征能在疾病早期被有效检测。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的研究团队通过小型便携式扫描仪,在数小时内以高精度获取这些“指纹”,为非侵入性诊断测试的开发开辟了新途径。该测试相较于现有方法,能更快、更早地识别各类癌症。

研究聚焦于细胞内的蛋白质制造工厂——核糖体。传统观念认为核糖体在全身遵循统一结构设计,但此次研究揭示,化学修饰在不同组织类型、发育阶段及疾病状态下存在差异,影响核糖体RNA(rRNA)功能。团队检查了人类和小鼠多个器官(大脑、心脏、肝脏和睾丸)中的rRNA,发现每种组织都有其独特的rRNA修饰模式,即“表观转录组指纹”。

这些核糖体上的独特标记如同细胞的“身份证”,能揭示细胞来源。研究团队在癌症患者病变组织样本中发现,肺癌和睾丸癌具有特定的“指纹”组合。进一步对肺癌的研究中,团队从20名Ⅰ期或Ⅱ期肺癌患者体内收集正常和患病组织样本,确认癌细胞存在rRNA修饰不足现象。基于这些数据,团队开发了一种算法,能准确区分样本的独特分子“指纹”。该方法在区分肺癌与健康组织时展现出极高准确性,有助于在癌症早期阶段即进行检测,为患者赢得宝贵治疗时间。

此次研究的成功得益于纳米孔直接RNA测序技术的进步。该技术使用小型便携式测序设备,可实时捕捉并分析RNA分子。研究证明,仅需扫描约250个来自组织样本的RNA分子,即可区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充分展示了纳米孔测序设备的强大能力。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