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南通建筑业曾以辉煌成就闻名,但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部分民营建筑企业陷入困境。文章探讨了南通建筑业的现状、挑战及未来转型之路。

江苏南通,以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建筑铁军”闻名遐迩。根据南通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南通市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高达231.7万人,占常住人口770余万的四分之一以上。

(南通历年常住人口数量;数据来源:南通统计年鉴;单位:万人)

这支“建筑铁军”曾参与人民大会堂、南京长江大桥、克拉玛依油田等国家重大建设,还远赴海外,承担了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的土建工程。

凭借包工队的模式起家,南通建筑企业在大基建和房地产的黄金时代迅速崛起,成为民营建筑行业的佼佼者。据江苏省住建厅数据,2021年江苏建筑业产值突破四万亿,南通建筑业产值更是首破万亿,一砖一瓦间铸就了“中国建筑看江苏,江苏建筑看南通”的辉煌。

(数据来源:江苏省住建厅;单位:亿元)

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步入下行期,建筑业亦受到波及。部分民营建筑商依赖“挂靠、分包、转包”的经营模式,通过带资承包、垫资施工、承接商票等方式获取项目,资金压力巨大。开发商爆雷事件频发,建筑企业亦不堪一击。

当前市场环境下,民营建筑企业进退维谷。一方面,难以在技术、资质、资金上与央企竞争大型公建工程;另一方面,对民营开发商的项目望而却步,担心工程款无法收回。南通建筑行业正经历寒冬考验。

徐浩然,南通某大型建筑企业的项目总负责人,见证了建筑业的辉煌与落寞。十几年前,他投身建筑业,凭借高薪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然而,近年来,随着行业下行,他大部分时间留在南通处理项目收尾工作,陪伴家人。

南通建筑业不仅创造了海量就业岗位,还带来了巨大的民间财富。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不规范运作和供过于求的局面导致许多建筑企业陷入困境。恒大爆雷事件更是成为行业爆雷的导火索,建筑公司纷纷倒下,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南通的建筑企业多为民企,运作方式粗放,依赖总包与包工头之间的松散组织。随着房地产行业下行,垫资施工和商票支付成为建筑企业的沉重负担。许多建筑公司手头积压大量“工抵房”,变现能力极差。

从2021年到2024年,南通的建筑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分包老板无事可做,总包企业中财务状况不佳的占七八成。不少企业退出市场,行业陷入迷茫。

被誉为“建筑之乡”的南通,在建筑领域已有百年积淀。然而,近年来,南通上榜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的建筑企业数量逐年减少。一些曾风光无限的企业,如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南通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纷纷从榜单中消失,令人唏嘘。

尽管面临严峻挑战,南通的建筑业产值仍保持在万亿规模以上。然而,产值指标具有滞后性,无法反映建筑企业面临的应收账款高悬等问题。南通市统计局的调查问卷显示,多数企业对未来持谨慎态度,发展以“保稳”为主基调。

南通的建筑行业未来将经历一场艰苦、持续、漫长的转型过程。需要发展新基建业态,抓住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新机遇。同时,建筑企业也需要强化风险管控能力,建立良好的股权结构和现代化的运营机制,加强自我创新,才能走出困境。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徐浩然等皆为化名)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