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专家解读如何把握机遇
AI导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首次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举措纳入中央文件。专家解读如何贯彻《决定》精神,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优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举措纳入中央文件,为我国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
12月10日,在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2024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暨《中国经营报》创刊40周年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于泽深入解读了《决定》精神,并就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他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需紧抓“新”与“质”,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实现从“数实结合”向“实数结合”的思维转变,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优势,促进主导型产业的集聚发展。
于泽指出,“新”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制造工艺创新、生产流程创新及新生产要素的应用上,更在于产品的创新,这是引领经济新动能的关键。他进一步表示,当前对新质生产力的分析,除了关注生产效率的提升外,更应注重产品品类的拓展,寻找未来新的主导型大规模产业,通过产业集聚推动整体产业升级。
在谈及如何因时因势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于泽建议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依托新质生产力升级传统产业,实现从“数实结合”到“实数结合”的转变,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实体领域,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扩大消费潜力,创造有效投资;二是进一步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监管体系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改善监管方式;三是努力集聚力量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提升研发能力和科研成果市场化能力,激发企业家精神。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引擎。于泽认为,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优势,主动开放,推动创新要素跨境优化配置,吸引国际人才和资源,同时利用中国产能引领全球产业链发展,把握未来全球产业链布局的主动权,构建全球产业链上的链主型企业,推动全球产业链的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图片为论坛现场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