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术语》《汉服设计通则》发布,助力汉服行业规范化发展
AI导读:
《汉服术语》和《汉服设计通则》在洛阳市老城区发布,两项文件旨在解决汉服传承与创新中的术语不统一等问题,推动汉服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助力汉服产业转型升级。
【大河财立方记者朱娟】12月11日,备受瞩目的《汉服术语》与《汉服设计通则》发布仪式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洛阳市老城区隆重举行。此次仪式由北京服装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兰翠芹主持,并正式宣告了两项文件的行业发布。
兰翠芹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道:“《汉服术语》是我国汉服设计领域内条目最为全面、定义最为科学的术语规范,它成功解决了汉服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术语不统一、定义模糊以及形制错误等实际问题。而《汉服设计通则》则是首次从设计的角度出发,科学地制定了汉服设计的技术指标、实验要求以及评价准则,为汉服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指引,旨在提升汉服产品的设计竞争力,并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汉服行业步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汉服的热度持续高涨,汉服市场规模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据统计,2023年汉服市场规模已达到144.7亿元,预计到2027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241.8亿元。然而,随着汉服从小众文化逐渐走向大众视野,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浮现,如术语不统一、定义模糊以及形制错误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汉服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洛阳汉服研究院携手多家高校及企业,经过广泛查阅文献、调研国内外相关标准以及实地走访,最终制定了《汉服术语》与《汉服设计通则》两项规范文件。
具体而言,《汉服术语》由六大板块构成,共涵盖29个分类、303条专业术语及103张图示,详细解释了汉服常用的术语、定义及规范。而《汉服设计通则》则对汉服设计的基本规则、设计指标、实验方法以及评价准则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发布仪式上,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原副主席、秘书长黄萍对两项文件的发布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汉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服饰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汉服术语》的颁布,为汉服的设计、生产、贸易、教学等各个环节提供了统一的术语应用,而《汉服设计通则》则从安全性、设计美学、工效和文化四个维度出发,为汉服设计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
黄萍进一步表示:“此次发布为汉服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将有效引领汉服产业的转型升级,加速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及管理实践的深度融合,激发文化生产力的新活力,促进汉服文化的精准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洛阳市老城区汉服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洛阳市老城区积极拥抱新文旅产业,以“汉服+洛邑古城”为特色,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全网话题播放量超过35亿,稳居全国最受欢迎汉服打卡地榜首。老城区委书记赵书政在致辞中透露,自2023年初以来,老城区的汉服经营主体数量从最初的18家迅速增长至目前的1100余家,不仅带动了妆造、跟拍等上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还形成了显著的汉服体验经济品牌效应,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沉浸式体验汉服、打卡拍照。老城汉服已成为洛阳城市旅游的新名片。
汉服热的兴起,不仅反映了中国式审美的回归,也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流行。随着汉服体验市场的蓬勃发展,洛阳市老城区不断深化汉服文化研究推广、汉服研究成果转化以及汉服设计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老城区相关人员表示:“《汉服术语》和《汉服设计通则》的发布,将统一规范专业术语,传播汉服之美、挖掘文化内涵,为汉服爱好者、从业者、研究者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同时,这两项文件还将为汉服设计提供科学、合理、权威的规范指引,推动设计水平的整体提升,助力老城乃至洛阳汉服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