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个人养老金业务试点两年多后,将迎来全国扩围。尽管开户人数持续增长,但缴存热情不高,存在缴存冷、产品同质化等问题。提升缴存积极性和产品吸引力成为当前焦点。

  试点运行逾两年后,个人养老金业务即将迎来全国范围内的拓展。12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相关部门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推行,并计划于近期进行动员部署。

  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个人养老金制度旨在推动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自2022年11月在北京、上海等36个地区启动试点以来,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突破6000万大关,市场接纳度显著提升。然而,尽管开户人数持续增长,缴存热情却相对冷淡,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也逐渐浮现。因此,要实现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推广和高质量发展,还需政府、金融机构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全国推广在即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一种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与、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年缴费上限设定为12000元,属于我国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中有国家制度安排的部分。自试点启动以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各地稳步推进,市场反响热烈。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超过6000万人开立了个人养老金账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约2000万人。同时,部分地区也披露了最新的缴存数据。以北京和上海为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北京市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数达到531.8万户,缴存资金总额超过114.2亿元;而上海地区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数已接近500万户,缴存金额同样超过110亿元。

  在试点过程中,个人养老金产品种类也在不断丰富。以保险产品为例,截至本月初,已有27家保险公司推出了共计210种产品方案,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随着试点的深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逐步向全国范围推广。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的工作动员部署即将展开,标志着个人养老金试点有望在近期内全面放开,覆盖至全国范围。

  对于个人养老金的全面实施,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这将吸引更多人将资金缴存至个人养老金账户,为银行、保险等相关企业带来更多业务机会。同时,他也强调,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相关机构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竞争力。

  缴存难题待破解

  尽管开户人数持续增长,但个人养老金“开户热、缴存冷”的现象依然突出。部分客户出于获取银行优惠等目的开立账户后,并未进行缴存或缴存金额极少。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分析认为,当前经济环境下,人们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即时需求或偿还债务,而非进行长期储蓄。此外,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流动性较差,一旦存入便难以在退休前取出,这也影响了人们的缴存意愿。

  业内专家也指出,个人养老金制度本身的设计和实施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如缴存比例、税收优惠等政策缺乏吸引力,或缴存和投资渠道不够便捷灵活等,这些都影响了公众的缴存积极性。

  为了提高个人养老金的投资积极性和产品吸引力,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及市场各方已达成共识。余丰慧建议,政府部门可以考虑提供更加灵活的取款规定,并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同时,江瀚也认为,需要增加个人养老金缴存的税前扣除额度,并推动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和互补。

  此外,供给端同样需要发力。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已参加个人养老金的受访者中,有68.8%表示遇到了不同问题,包括缺乏合适产品、产品购买流程复杂等。

  保险产品吸引力待提升

  保险与养老属性高度契合,在个人养老金产品中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在实际投资中,保险产品的关注度并不高。

  一方面,由于险企并非开户渠道,难以掌握主动权;另一方面,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期限较长,短期内难以看到收益。因此,保险产品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近期,监管部门频频出台政策鼓励险企开发个人养老金产品。例如,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通知中提到,要开发适应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新产品和专属产品;国务院发布的意见也提出,鼓励开发适应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新产品和专属产品。

  未来,保险公司应如何从供给和服务两端发力提升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的吸引力?江瀚建议,保险公司应设计更加灵活多样的缴存和投资方式,并提供不同的风险收益组合供消费者选择。同时,也可以推出与养老社区服务相结合的保险产品,提高保险产品的附加值和吸引力。余丰慧则表示,险企可以优化销售渠道,利用数字化平台简化投保流程,提高客户投保的便捷性。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