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全力支持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AI导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随着新“国九条”等政策落地,资本市场成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阵地,通过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手段助力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业链竞争力。股债双轮驱动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着重指出,科技创新是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至关重要。
随着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系列政策的深入实施,资本市场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平台。通过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手段,资本市场助力上市公司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增强产业链的整体韧性和国际竞争力。
多位业内专家预测,未来资本市场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本向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领域倾斜,全面提升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
股债双轮驱动,拓宽融资渠道
数据表明,截至12月11日,今年新上市的93家公司中,超过九成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创板更是表现突出,累计已有580家公司成功上市,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融资通道。
中央财经大学兰日旭教授指出,资本市场已有效满足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金需求,形成产业、科技、金融的良性循环,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政策层面,中国证监会于今年4月发布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涵盖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健全了资本市场的功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债券市场同样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12月11日,年内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数量达到502只,规模高达5759亿元,同比增长78%。
此外,股权激励等制度也在逐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截至12月11日,年内已有644家A股公司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其中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公司占比超过六成。
资本助力,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
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资本市场凭借其强大的价值发现功能,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合理定价,帮助上市公司明确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化。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概念在资本市场持续升温,相关概念股表现强劲,吸引了众多机构的关注。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旋转关节、控制器、线性关节、灵巧手、电池模组、感知系统等多个环节均有A股公司的深度参与。
同时,资本市场还助力科技型企业将最新研发成果迅速应用到产业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例如,在创新医药领域,多家科创板公司纳入医保目录,核心产品上市或上市申请递交,为公司业绩带来积极影响。电子产业链也受益于资本市场的精准扶持,已有476家电子领域公司在A股上市,其中160家为半导体公司。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生产效率提升。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指出,近年来,资本市场不断优化发行定价和融资制度,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未来将继续发挥其在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长期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图片已省略以保持格式完整性)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