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助力韧性城市建设
AI导读:
本文探讨了数字技术如何助力韧性城市建设,包括预防灾害、缓解大城市病、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及促进民主参与城市治理等方面,旨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迅猛,城市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1月数据显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高达66.16%。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治理难度也随之增加。为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近期中央文件均强调了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并提出打造韧性城市的目标。
“韧性”概念源于生态学,指系统在外部扰动后恢复稳态的能力。如今,这一概念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发展,涵盖自然、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韧性城市在面对冲击和压力时,能保持基本功能不被破坏,并迅速恢复和适应。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数字技术提升城市韧性治理水平已成为关键。数字技术不仅能有效预防并降低灾害冲击,提升城市防灾减灾韧性,还能缓解大城市病,如交通拥堵等问题。例如,通过实时监测城市桥梁、道路等设施,数字技术可以提前预警故障,将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数字技术还能优化交通信号,提供准确的交通信息,减少拥堵。
此外,数字技术还推动了智慧社区的建设,促进了政府公共服务和基层社区的高效对接。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数字技术更是提升了智慧医疗、居家养老的质量,推动了智慧社区服务和建设水平的提升。同时,数字技术还促进了信息沟通,提升了民主参与城市治理的水平。例如,北京12345“接诉即办”制度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治理模式,就是数字技术优化基层韧性治理的生动实践。
然而,在利用数字技术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警惕数字隐私泄露等风险。但只要扎实努力,我们定能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数字中国、平安中国和幸福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