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州制定《广州市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激励工作指导意见》,推动13家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同研发文创产品,构建文创产业“生态圈”,强调公益优先和正确导向,推进“大文创”概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

据悉,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近期制定了《广州市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激励工作指导意见(2024-2026年版)》(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作为《广州市关于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的实施办法》和《广州市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办法》的配套政策,即将印发。该政策旨在推动13家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同研发、生产和经营文化创意产品,以构建文创产业“生态圈”。

广州在文创开发方面积极探索,已健全先行先试的地方制度,明确了文创开发的激励措施。《文创产品开发实施办法》规定了文化文物单位可采取多种方式选择文创产品开发经营合作主体,并引入竞争、质量监督、退出及激励机制。《公共文化设施实施办法》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并提供公共文化辅助性服务,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指导意见》明确了文创收入范围和收费规则,以发挥激励机制作用,激发内生动力,并对符合条件的文创一线人员给予倾斜。政策强调“正确导向”和“公益优先”,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占比不超过1/3,公共文化辅助性服务区域面积占比不超过10%。

广州将推进“大文创”概念,依托文化文物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组织文化活动,开发数字文化产品及衍生品,编印出版物,转化科研成果,提供定制服务,引进高质量收费特展等。各试点单位已推出人工讲解收费服务、文创咖啡厅、原创话剧等创新型文创产品。政策重视IP基础性地位,强调筛选主推IP,培育文化品牌,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广州数据交易所打造的“数文易——一站式数文产品服务平台”可结合数据要素与文化IP,通过“二创”形成可合规流通交易的数字资产,提供可信、安全、便捷的数文产品登记、交易服务,推动数文产品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对接,促进高效流通和价值实现。系列文件的出台、交流平台的搭建和文博单位的探索,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