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正引领中国经济迈向新台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与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协同,以及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指南。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质量的提升呼唤着新质生产力理论的诞生与实践。

自2023年7月起,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重大部署,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和新成效。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已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与支撑力,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观察中国经济,新质生产力无疑是一个重要视角,它让我们看到了信心与底气,也让我们读懂了优势与未来。

(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实现了深度融合,催生出了一系列新产业。传统产业通过转型升级,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福建晋江的纺织鞋服产业,借助大数据智造平台,实现了从原材料研发到智能制造再到立体供应链的全面升级,产业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

同时,新兴产业也在快速崛起,开辟了新的发展赛道。四川彭州的“天空之眼”基地,已经形成了涵盖研发、设计、制造、测试、维修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此外,未来产业也在积极布局,围绕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前沿领域,为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新产业的诞生,不仅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也推动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区域协调发展与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协同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加快形成和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源。

例如,山东海阳的航天大道上,23个商业航天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安徽界首则通过回收利用废旧蓄电池等资源,实现了从贫困县到创新百强县的华丽转身。内蒙古准格尔旗和四川射洪等地也在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积极抢位发展、善于错位发展,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三)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

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国始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作为绿色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为促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得益彰提供了有力支撑。

例如,新疆洛浦县的“光伏+农业”综合治沙项目不仅产生了发电效益,还促进了植被恢复和农业增收。阿根廷罗马布兰卡风电场的中国“大风车”则每年为当地输送大量清洁能源。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壮大也为高质量发展拓宽了新的空间。

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我国还加快了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经济的绿色化程度,还增强了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培育壮大和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我国经济正朝着更加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推动下,一系列重磅改革举措的出台将有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