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专家围绕宏观调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就业市场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多项政策建议,助力经济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确保经济稳中向好。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指出,财政政策正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赤字、专项债等多种政策工具,增强重点领域保障,防范化解风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政保障。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7%,财政支出规模扩大,有效稳定市场预期。

李旭红还强调,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税费政策也持续优化,聚焦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减税降费精准性和针对性增强。此外,一揽子隐性债务化解政策出台,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增强地方发展动能。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则关注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他表示,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实施力度,降准、降息等政策出台,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引导金融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今年以来,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综合运用,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引导金融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

董希淼认为,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我国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变为“适度宽松”,将有助于加强预期管理,提振市场信心。展望2025年,货币政策将在三方面持续发力,更具前瞻性、有效性、针对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提出,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他强调,宏观调控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起到关键推动作用,提升宏观调控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至关重要。同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将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提供重要牵引。

魏琪嘉认为,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都将对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从激发要素活力、促进要素更高效配置做起,实现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贯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成刚则关注就业市场。他表示,虽然就业市场保持稳定向好态势,但依然面临较大压力。青年失业率持续高企,农民工就业难度加大,低收入家庭和失业人员面临就业压力。然而,我国就业政策发展进入新阶段,各级政府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有效稳定和扩大就业。

张成刚指出,新就业形态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劳动市场注入了稳定力量。未来,应更加重视新就业形态的就业创造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和规范发展,使其成为稳定就业的重要抓手。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